一般資料

碼位 U+8332
部首
倉頡 TVII
康熙字典 P.1028 #29
異體字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zi1]
14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㈠ ①這。②這個:茲日.茲理自明。③現。④現在:茲有。⑤年:今茲.來茲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蓐席;此也;通滋,益也
  3.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建議讀音 ㈠念茲在茲
  4.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現在
  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兹的異體) → 今此
  6. 粵語同音字典
    蓐席;此也;通滋,益也
  7. 同音字彙
  8. 部身字典
    ㈠此也,如「兹事」。益也,(通滋)
  9. 道字典
    今也,現下
  10. 粵音韻彙
  1.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2.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3.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ci4]
8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㈡ 龜茲,古西域國名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龜茲,西域國名
  3.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建議讀音 ㈡龜茲
  4.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龜茲
  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龜兹
  6. 粵語同音字典
    龜茲,西域國名
  7. 部身字典
    ㈡龜兹,漢西域國名(讀若鳩慈),(與玆異,玆,黑也,從二玄,胡涓切,俗誤讀若滋)
  8. 粵音韻彙
    龜茲
讀音分佈
根據 [zi1]  14 [ci4]  8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51 #0604
[zi1]

㈠ ①這。②這個:茲日.茲理自明。③現。④現在:茲有。⑤年:今茲.來茲

P.51 #0604
[ci4]

㈡ 龜茲,古西域國名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348 #12135
[zi1]

蓐席;此也;通滋,益也

P.39 #01305
[ci4]

龜茲,西域國名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242 #4755
[zi1] 建議讀音

㈠念茲在茲

P.242 #4755
[ci4] 建議讀音

㈡龜茲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46
[zi1]

現在

P.146
[ci4]

龜茲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35
[zi1]

(兹的異體) → 今此

P.137
[ci4]

龜兹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30
[zi1]

蓐席;此也;通滋,益也

P.16
[ci4]

龜茲,西域國名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34 #0713
[zi1]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433 #53144
[zi1]

㈠此也,如「兹事」。益也,(通滋)

P.433 #53144
[ci4]

㈡龜兹,漢西域國名(讀若鳩慈),(與玆異,玆,黑也,從二玄,胡涓切,俗誤讀若滋)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1
[zi1]

今也,現下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22
[zi1]
P.23
[ci4]

龜茲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27
[zi1]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1
[zi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98
[zi1]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45
[zi1]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347

꜀tsz   [zi1]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610

꜀tsz’   [zi1]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19

則詞切(tsze 上平聲)   [zi1]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古文〕𦱳茊【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𠀤音孜。【說文】草木多益也。 又【爾雅·釋詁】此也。【書·大禹謨】念茲在茲。 又蓐席也。【爾雅·釋器】蓐謂之茲。【公羊傳·桓十六年】屬負茲舍不卽罪爾。【註】諸侯有疾稱負茲。 又【史記·周本紀】康叔封布茲。【徐廣曰】茲,藉草之名。 又【通志·氏族略】宋茲成,墊江人。 又通滋。【前漢·五行志】賦歛茲重。【揚子·太𤣥經】天不之茲。 又【荀子·正論篇】琅玕龍茲。【註】與髭同。 又【篇海】音慈。龜茲,國名。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