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5179
部首
倉頡 TVII
宋本廣韻 P.63 #11
P.63 #12
異體字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zi1]
14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㈠ ①這。②這個:茲日.茲理自明。③現。④現在:茲有。⑤年:今茲.來茲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蓐席;此也;通滋,益也
  3.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建議讀音 ㈠念茲在茲
  4.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現在
  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今此
  6. 粵語同音字典
    蓐席;此也;通滋,益也
  7. 同音字彙
  8. 部身字典
    ㈠此也,如「兹事」。益也,(通滋)
  9. 道字典
    今也,現下
  10. 粵音韻彙
  1.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2.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3.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ci4]
8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㈡ 龜茲,古西域國名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龜茲,西域國名
  3.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建議讀音 ㈡龜茲
  4.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龜兹
  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龜兹
  6. 粵語同音字典
    龜茲,西域國名
  7. 部身字典
    ㈡龜兹,漢西域國名(讀若鳩慈),(與玆異,玆,黑也,從二玄,胡涓切,俗誤讀若滋)
  8. 粵音韻彙
    龜茲
讀音分佈
根據 [zi1]  14 [ci4]  8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51 #0604
[zi1]

㈠ ①這。②這個:茲日.茲理自明。③現。④現在:茲有。⑤年:今茲.來茲

P.51 #0604
[ci4]

㈡ 龜茲,古西域國名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348 #12135
[zi1]

蓐席;此也;通滋,益也

P.39 #01305
[ci4]

龜茲,西域國名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242 #4755
[zi1] 建議讀音

㈠念茲在茲

P.242 #4755
[ci4] 建議讀音

㈡龜茲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0
[zi1]

現在

同茲
P.10
[ci4]

龜兹

同茲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35
[zi1]

今此

P.137
[ci4]

龜兹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30
[zi1]

蓐席;此也;通滋,益也

P.16
[ci4]

龜茲,西域國名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34 #0713
[zi1]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433 #53144
[zi1]

㈠此也,如「兹事」。益也,(通滋)

P.433 #53144
[ci4]

㈡龜兹,漢西域國名(讀若鳩慈),(與玆異,玆,黑也,從二玄,胡涓切,俗誤讀若滋)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1
[zi1]

今也,現下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22
[zi1]
P.23
[ci4]

龜茲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1
[zi1]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9
[zi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98
[zi1]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45
[zi1]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112

꜀tsz   [zi1]

校訂註 原釋義作「本作茲」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610

꜀tsz’   [zi1]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19

則詞切(tsze 上平聲)   [zi1]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古文〕𢆶【廣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𠀤音孜。【說文】黑也。【玉篇】濁也,黑也。或作𪑿滋。【左傳·哀八年】何故使吾水滋。【註】滋,本又作兹。子絲反。字林云:黑也。 又姓。【左傳·定十年】孔子使兹無還揖對。 又【說文徐鍇註】借爲兹此字。【爾雅·釋詁】此也。【書·大禹謨】念兹,在兹。◎按《爾雅》《尚書》本作兹。《正字通》仍《韻會》之譌,攺入兹字註,反駁从𤣥之非,誤。又引孫氏說,今年亦曰今兹,从艸木兹生紀也,尤鑿。 又神名。【山海經】西海陼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靑蛇,踐兩赤蛇,名曰弇兹。 又【廣韻】【集韻】𠀤瑚涓切,音懸。黑也。【左傳·哀八年釋文】兹,音𤣥。〇按兹、玆二字,音同義別。从𤣥者,子之、瑚涓二切,訓黑也,此也,姓也。从艸者,子之、牆之二切,訓艸木多益也,蓐也,國名。今各韻書互相蒙混,如《廣韻》《韻會》兹字訓國名,《集韻》兹字訓蓐也,《韻會》《字彙》《正字通》兹字訓此也,非當時編輯之譌,卽後人刊刻之誤。《正韻》有玆無兹,合玆、兹二字訓義爲一,尤爲疎漏。今从《說文》幷各書,重爲訂正。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