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6337
部首
倉頡 QQJL
康熙字典 P.431 #38
異體字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分佈
根據 [bong1]  1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5
[bong1]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146

꜂pong   [bong2]

校訂註 原釋義作「俗搒字」
P.146

꜁p’áng   [paang4]

校訂註 原釋義作「俗搒字」
P.146

꜀pong   [bong1]

校訂註 原釋義作「俗搒字」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392

꜀pong   [bong1]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正字通】俗搒字。 又【唐韻】博江切,音邦。土精,如手在地中,食之無病。○按《集韻》作垹。从手,譌。別詳土部垹字註。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