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讀音
| 根據 | 16 |
|---|---|
|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 |
|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
劍
P.46 #0551
|
|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 |
|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
劍
P.105 #03599
|
| 商務新詞典 黃港生, 1991 | |
|
商務新詞典
黃港生, 1991 |
劍
P.85
|
|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 1992 | |
|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 1992 |
建議讀音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劍
P.14
|
|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 |
|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
P.153
(劍的異體) |
|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 |
|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
劍
P.40
|
|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 |
|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
劍
P.70 #1545
〈1997修訂本〉P.81 #1545 |
|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 |
|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
P.298 #35124
劍本字 |
| The Student’s Cantonese-English Dictionary Bernard F. Meyer (馬奕猷), Theodore F. Wempe, 1947 | |
|
The Student’s Cantonese-English Dictionary
Bernard F. Meyer (馬奕猷), Theodore F. Wempe, 1947 |
劍
P.209
|
|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 |
|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
劍
P.40
刀劍,兵器 |
|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 |
|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
劍
P.26
|
|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 |
|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
|
|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 |
|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
劍
P.107
|
|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 |
|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
劍
P.10
刀劍 |
|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 |
|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
劍
P.43
|
早期粵音
| 書名 | 讀音資料 |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劍
P.34
kim꜄ |
|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葉道勝), 1910 | |
|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葉道勝), 1910 |
劍
P.368
kím꜄ |
| A Chinese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1877 | |
|
A Chinese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1877 |
劍
P.253
kím꜄ |
| 英華分韻撮要 Samuel Wells Williams (衛三畏廉士甫), 1856 | |
|
英華分韻撮要
Samuel Wells Williams (衛三畏廉士甫), 1856 |
劍
P.155
kím꜄ |
| 初學粵音切要 John Chalmers (湛約翰), 1855 | |
|
初學粵音切要
John Chalmers (湛約翰), 1855 |
劍
P.3
見欠切(keem 上去聲) |
| 分韻撮要 溫岐山較輯, <1782 | |
|
分韻撮要
溫岐山較輯, <1782 |
第二十兼檢劍劫 去聲 劍小韻 兵器也,其名曰龍泉、太阿、干將、莫鋣,曰巨闕、辟閭
小韻同音字:剣
校訂註
閣→閭(據廣益本定)
|
其他參考
考證:〔【管子.地數篇】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爲劒鎧。〕 謹照原文省昔字天字。劒鎧下增矛戟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