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4ECE
部首
倉頡 OO
康熙字典 P.92 #3
宋本廣韻 P.36 #37
異體字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cung4]  8 [sung1]  1 [zung1]  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52 #01840
[cung4]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4
[cung4]

隨从

從(本)
P.4
[sung1]

从客

從(本)
P.4
[zung1]

从橫

從(本)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21
[cung4]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315 #3535
[cung4]

古聽從作从,隨從依從字作從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48
[cung4]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37
[cung4]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12
[cung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1
[cung4]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7

꜁ts’ung   [cung4]

校訂註 原釋義作「從本字」
P.7

꜀sung [經修訂]   [sung1]

校訂註 讀音經校訂:本作[꜀s’ung];原釋義作「從本字」
P.7

꜂tsung   [zung2]

校訂註 原釋義作「從本字」
P.7

꜀tsung   [zung1]

校訂註 原釋義作「從本字」
P.7

tsung꜄   [zung3]

校訂註 原釋義作「從本字」
P.7

tsung꜄   [zung3]

校訂註 原釋義作「從本字」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說文】從本字。【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
(從)【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𠀤俗平聲。【說文】本作从。相聽也。【書·益稷】汝無面從。【說命】后從諫則聖。 又【廣韻】就也。【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又【爾雅·釋詁】自也。【詩·小雅】伊誰云從。【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又姓。【廣韻】漢有將軍從公。【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又【廣韻】【集韻】𠀤七恭切,促平聲。【廣韻】從容也。【正韻】從容,舒緩貌。【書·君𨻰】從容以和。【禮·中庸】從容中道。 又【集韻】書容切,音舂。從容,久意。【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又【集韻】將容切,音蹤。東西曰衡,南北曰從。【詩·齊風】衡從其畝。【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又與蹤通。【史記·聶政傳】重自𠛬以絕從。【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又【集韻】祖動切,音總。太高貌。【韻會】髻高也。【禮·檀弓】尔無從從爾。 又【集韻】鋤江切,浞平聲。義同。 又【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𠀤俗去聲。【說文】本作𨑢。隨行也。【詩·齊風】其從如雲。【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又【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書·囧命】其侍御僕從。【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一曰從,法駕也。【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又【集韻】【類篇】𠀤似用切,音頌。同宗也。【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又【集韻】子用切。與縱同。【禮·曲禮】欲不可從。【論語】從之純如也。
(從)考證:〔【詩·齊風】從衡其畝。〕 謹照原文從衡改衡從。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