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9EA5
部首
倉頡 JONI
康熙字典 P.1512 #8
宋本廣韻 P.513 #16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mak6]  13 [maak6]  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586 #8078
[mak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236 #08218
[mak6]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238 #4671
[mak6]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211
[mak6]
P.211
[maak6] 又讀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89
[mak6]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143 #3319
[mak6]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66 #12353
[mak6]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44
[mak6]

麥米,麥粉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18
[mak6]
P.8
[maak6]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16
[mak6]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31
[mak6]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159
[mak6]
P.153
[maak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72
[mak6]

麥米。又姓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21
[maak6]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513

mak꜇   [mak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272

mak꜇   [mak6]

P.272

mák꜇ [often pronounced]   [maak6]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31

明則切(ma'k 下入聲)   [mak6]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𠀤音脈。【說文】麥,芒穀,秋種厚薶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禮·月令】孟夏麥秋至。【蔡邕曰】百穀各以初生爲春,熟爲秋。麥以初夏熟,故四月於麥爲秋。又【前漢·武帝紀】勸民種宿麥。【註】師古曰:歲冬種之,經歲乃熟,故云宿麥。 又一種蕎麥,一名烏麥。南北皆種之,亦名荍麥。 又【爾雅·釋草】蘥雀麥。【註】卽燕麥也。 又【爾雅·釋草】大菊蘧麥。【註】大菊,一名麥句薑,卽瞿麥。 又姓。【隋書】有麥鐵杖。 又【集韻】訖力切,音極。【詩·鄘風】爰采麥矣,沫之北矣。又【豳風】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又叶莫故切,音暮。【晉太和末童謠】白門種小麥,叶上路。○按麥从來不从夾,从夊不从夕。來象其實,夊象其根。俗作麥,非。又楊愼謂麥有昧音。引范文正公安撫江淮,進民閒所食烏昧草,謂卽今燕麥也。淮南謂麥爲昧,故史從音爲文,殊不知燕麥卽野稷也。升庵失考,乃引范文正所進烏昧草當之,蓋鳥昧草實蕨也。附辨於此。麥作夾下夂。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