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9C56
部首
倉頡 NFMTO
康熙字典 P.1478 #21
宋本廣韻 P.377 #3
P.478 #32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gwai3]  11 [kyut3]  8 [kwui2]  2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626 #8589
[gwai3]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115 #03994
[gwai3]

魚名,硬鰭、巨口、細鱗

P.192 #06825
[kyut3]

鱖鯞,魚名,即鰟魮鯽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235 #4626
[gwai3] 建議讀音
P.235 #4626
[kyut3] 又讀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207
[gwai3]

桂魚

P.207
[kyut3]

鱖鯞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54
[gwai3]

魚名

P.166
[kyut3]

鱖魚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44
[gwai3]

魚名,硬鰭、巨口、細鱗

P.73
[kyut3]

鱖鯞,魚名,即鰟魮鯽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432 #53142
[gwai3]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9
[gwai3]
P.53
[kyut3]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49
[gwai3]
P.49
[kyut3]
P.49
[kwui2]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51
[gwai3]
P.38
[kyut3]
P.65
[kwui2]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71
[gwai3]

鱖魚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506

꜂fui   [fui2]

P.506

k’üt⸰   [kyut3]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720

küt꜆   [gyut3]

A sort of ray or skate, whose flash is like pork

P.720

kwai꜄   [gwai3]

A spotted fish like a bream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居衞切【集韻】姑衞切,𠀤音劌。【說文】魚名。【玉篇】魚大口細鱗斑彩。【爾雅·釋魚】鱊鮬鱖鯞。【註】小魚也。詳鮬字註。【本草】鱖然背有黑點。昔仙人劉憑嘗食石桂魚,今此魚猶有桂名,恐是此也。生江溪閒。【正字通】魚扁形闊腹,大口細鱗,皮厚肉緊,味如豚。一名水豚,又名鱖豚。焦氏《筆乗》謂鱖名鮰魚,誤。蓋因鄕語謂鱖爲計,故以鱖本音桂,與鮠近也。又【廣韻】【集韻】𠀤居月切,音厥。又【集韻】於月切,音噦。又居逵切,音龜。義𠀤同。【本草】鱖魚背有黑點。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