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鬮
碼位 | U+9B2E |
---|---|
部首 | 鬥 |
倉頡 | LNNXU |
康熙字典 | P.1458 #8 |
異體字 | |
來源: Unihan |
粵語讀音
讀音 | 根據 |
---|---|
|
|
|
|
|
|
|
根據 | [gau1] 7 | [kau1] 6 | [cau4] 5 | [kau4] 3 | [kau5] 1 |
---|---|---|---|---|---|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 |||||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
P.145
#2007
[gau1]
|
||||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 |||||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
P.97
#03311
[gau1]
鬬取。拈鬮,抽籤取決 |
分籌取決 |
鬬取。拈鬮,抽簽取決 |
||
香港中學生中文詞典 莊澤義, 2004 (1992) | |||||
香港中學生中文詞典
莊澤義, 2004 (1992) |
P.862
[kau1]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P.204
[gau1]
|
||||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 |||||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
P.37
[gau1]
鬬取。拈鬮,抽籤取決 |
分籌取決 |
鬬取。拈鬮,抽籤取決 |
||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 |||||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
P.67
#1479
[gau1]
|
||||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 |||||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
P.266
#34241
[gau1]
|
||||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 |||||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
P.11
[gau1]
|
||||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 |||||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
P.29
[kau1]
|
P.29
[cau4]
|
|||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 |||||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
P.48
[kau1]
|
P.48
[cau4]
|
|||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 |||||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
P.52
[kau4]
|
||||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 |||||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
P.71
[kau1]
探鬮,投鬮。俗讀作舅或讀儔
校訂註
原讀音作「慷修切(kau1)」而勘誤表作「慷浮切(kau4)」。原讀亦有據,故保留以備考。
|
探鬮,投鬮。俗讀作舅或讀儔
校訂註
原讀音作「慷修切(kau1)」而勘誤表作「慷浮切(kau4)」。原讀亦有據,故保留以備考。
|
P.71
[kau4]
探鬮,投鬮。俗讀作舅或讀儔
校訂註
原讀音作「慷修切(kau1)」而勘誤表作「慷浮切(kau4)」。原讀亦有據,故保留以備考。
|
探鬮,投鬮。俗讀作舅或讀儔
校訂註
原讀音作「慷修切(kau1)」而勘誤表作「慷浮切(kau4)」。原讀亦有據,故保留以備考。
|
|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 |||||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
P.15
[kau4]
|
早期粵音
書名 | 讀音資料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P.499
꜀kau [gau1] |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 |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
P.137
꜀kau [gau1] |
P.137
꜀kwai [often pronounced] [gwai1] |
|
P.203
꜀kwai [gwai1] |
|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 |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
P.31
見由切(kow 上平聲) [gau1] |
其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