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風
碼位 | U+98A8 |
---|---|
部首 | 風 |
倉頡 | HNHLI |
康熙字典 | P.1411 #1 |
宋本廣韻 |
P.26 #31 P.343 #30 |
來源: Unihan |
粵語讀音
讀音 | 根據 |
---|---|
|
|
根據 | [fung1] 15 | [fung3] 12 | [fung2] 1 |
---|---|---|---|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 |||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
P.450
#6200
[fung1]
㈠ ①南風.西北風.風暴。②景象。③姿態:風光.風景。④消息。⑤傳聞:聞風而至.風傳.走漏風聲。⑥習俗:風俗.風氣.風土人情。⑦病名:羊癇風.鵝掌風。⑧民歌:國風.土風.采風 |
P.450
#6200
[fung3]
㈡ 通「諷」 |
|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 |||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
P.90
#03061
[fung1]
名詞。空氣流動;風俗 |
P.91
#03086
[fung3]
動詞。通諷,諷刺;吹也 |
|
香港中學生中文詞典 莊澤義, 2004 (1992) | |||
香港中學生中文詞典
莊澤義, 2004 (1992) |
P.843
[fung1]
|
||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 |||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
㈠ |
㈡又同諷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P.197
[fung1]
風雨 |
P.197
[fung3]
吹拂 |
|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 |||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
P.34
[fung1]
名詞。空氣流動;風俗 |
P.34
[fung3]
動詞。通諷,諷刺;吹也 |
|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 |||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
P.60
#1328
[fung1]
|
||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 |||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
P.270
#3432
[fung1]
㈠空氣流動而成風。凡流行一時謂之風,如「風俗」,「風氣」。詩歌可以覘風俗故謂之風。人有詩書氣習為眾所欽仰者謂之風,如「風節」,「風義」。病名,如「中風」。(通瘋)。乘涼也 |
P.270
#3432
[fung3]
㈡同諷。又吹也,如「春風風人」 |
|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 |||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
P.21
[fung1]
風雨,風俗,風化 |
||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 |||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
P.47
[fung1]
|
P.47
[fung3]
動詞 |
|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 |||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
P.47
[fung1]
|
P.47
[fung3]
|
|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 |||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
P.13
[fung1]
|
P.13
[fung3]
|
|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 |||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
P.120
[fung1]
|
P.120
[fung3]
|
P.120
[fung2]
|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 |||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
P.69
[fung1]
①空氣流動也 |
P.69
[fung3]
②又吹也,讀上去聲 |
|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 |||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
P.1
[fung1]
|
P.1
[fung3]
|
早期粵音
書名 | 讀音資料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P.484
꜀fung [fung1] |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 |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
P.65
꜀fung [fung1] |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 |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
P.30
非中切(fung 上平聲) [fung1] |
其他參考
考證:〔【爾雅】西風謂之秦風。〕 謹照原文秦風改泰風。〔【書·費誓】馬牛其風。【疏】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放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謹照原文馬牛放佚改馬牛風佚。〔【陳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正韻】一東收風,二十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 謹照原文二十侵改爲十二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