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9837
部首
倉頡 ORMBC
康熙字典 P.1405 #10
宋本廣韻 P.222 #17
P.331 #40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ham5]
10
  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又讀 點首應允頜之,見《部身字典》與《王雲五大辭典》
  2. 粵語同音字典
    又讀 點首應允頜之,見《部身字典》與《王雲五大辭典》
  3. 部身字典
[ham6]
3
[ham3]
1
讀音分佈
根據 [ham5]  10 [ngaam5]  3 [ham6]  3 [ham3]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549 #7549
[ham5]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131 #04572
[ham5]

牙牀頦下頸上,俗謂下扒。頷之,點頭

P.5 #00155
[ngaam5] 又讀

點首應允頜之,見《部身字典》與《王雲五大辭典》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228 #4474
[ham5]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96
[ham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92
[ham5]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51
[ham5]

牙牀頦下頸上,俗謂下扒。頷之,點頭

P.2
[ngaam5] 又讀

點首應允頜之,見《部身字典》與《王雲五大辭典》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86 #1901
[ham5]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308 #35142
[ngaam5]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43
[ham6]

腮頷,下頷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13
[ham5]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38
[ham6]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29
[ham6]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57
[ham3]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69
[ham5]

唇下頸上也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10
[ham5]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482

꜃hóm   [ham5]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92

꜃hòm   [ham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7

下敢切(hom 下上聲)   [ham5]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胡感切【集韻】【韻會】【正韻】戸感切,𠀤音菡。【說文】面黃也。【屈原·離騷】長顑頷亦何傷。【註】顑頷,不飽貌。 又顋頷。【釋名】頷,含也。口含物之車也。或曰頰車,亦所以載物也。【前漢·班超傳】虎頭燕頷。【莊子·說劒篇】驪龍頷下。又【揚子·方言】頷,頤頷也。南楚謂之頷。 又【正韻】五感切,音顉。低頭。【左傳·襄二十六年】衞侯入逆于門者,頷之而已。【註】頷,搖其頭。 又【五音集韻】胡男切,音含。亦面黃也。
考證:〔【逸雅】頷,含也。〕 謹按語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