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9700
部首
倉頡 MBMBL
康熙字典 P.1373 #24
宋本廣韻 P.75 #40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seoi1]  15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611 #8386
[seoi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291 #10134
[seoi1]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224 #4396
[seoi1]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91
[seoi1]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60
[seoi1]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10
[seoi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189 #4429
[seoi1]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101 #13242
[seoi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73
[seoi1]

需用,又索也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41
[seoi1]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13
[seoi1]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54
[seoi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88
[seoi1]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68
[seoi1]

要也,用也,相待也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57
[seoi1]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472

꜀sü   [seoi1]

P.472

꜃ün   [jyun5]

P.472

nün꜄   [nyun3]

P.472

꜁ü   [jyu4]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474

꜀sü   [seoi1]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29

心須切(süy 上平聲)   [seoi1]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古文〕𩂉【唐韻】相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𠀤音須。【說文】𩓣也。遇雨不進,止𩓣也。从雨而聲。易曰:雲上于天需。【註】徐鉉曰:李陽冰據易雲,上于天云:當从天。然諸本皆从而,無从天者。【玉篇】卦名。【易·需彖】需,須也。險在前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行數千里,馬不契需。【疏】從易需卦之需。【釋文】音須。【莊子·徐無鬼】濡需者,豕蝨是也。【註】濡則不去,需則有待。 又【集韻】一曰疑也。【韻會】遲疑需待也。【左傳·哀十四年】需事之賊也。 又【韻會】索也。又【字彙】姓也。 又【集韻】汝朱切,音儒。韋柔滑貌。【戰國策】其需弱者來使,則王必聽之。【註】需,音儒。【集韻】或作𠟺。 又【集韻】【正韻】𠀤乳兗切,音耎。【集韻】本作𨋚,柔也。或作輭。軟濡,通作耎。【韻會】本作㓴。或作𠟺。【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則需。【註】故書需作𠟺。𠟺,讀爲柔需之需。【釋文】需,人兗反。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薄其帤則需。【註】需,謂不充滿。【疏】需襦不進,故爲不充滿。陸云:罷需。 又【集韻】奴亂切,音糯。弱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馬不契需。【註】需,讀爲畏需之需。【釋文】又乃亂反。【集韻】本作偄。或作愞懦燸耎。 又【韻會補】鄭𤣥周易註,需,讀爲秀。陽氣秀而不直前者,畏上坎也。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