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集韻】奴豆切,同耨。【詩·周頌·庤乃錢鎛傳】鎛,鎒也。【疏】鎒,或作耨。字詁云:頭長六寸,柄長一尺。鎒,古字也。今作耨。 又【玉篇】呼高切,音蒿。除草。【戰國策】操銚鎒,與農人居壠畝之中。【註】鎒,呼高反。【淮南子·說山訓】治國者,若鎒田去害苗者而已。
考證:〔【詩·周頌·痔乃錢鎛傳】〕 謹照原文痔改庤。
一般資料
碼位 | U+9392 |
---|---|
總畫數 | 18 |
部首 | 金 (+10畫) |
倉頡 | CMVI |
康熙字典 | P.1316 #23 |
宋本廣韻 |
P.438 #50 |
來源: Unihan |
粵語讀音
書名 | [nau6] 3 | [hou1] 1 |
---|---|---|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 ||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
P.543
#7478
[nau6]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P.185
[nau6]
同耨 |
|
廣州音字彙 馮思禹, 1971 (1962) | ||
廣州音字彙
馮思禹, 1971 (1962) |
P.11
[nau6]
|
|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 ||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
P.53
[hou1]
|
早期粵音
書名 | 讀音資料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P.456
꜀hò ㈠ |
P.456
nau꜅ ㈡ |
其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