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931E
倉頡 CYRD
康熙字典 P.1310 #20
宋本廣韻 P.107 #15
P.272 #22
P.387 #31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8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㈠ 〈古〉同「鐓」,矛戟柄末端的平底金屬套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矛㦸柄端;冒銅之平底者
  3.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4. 粵語同音字典
    矛㦸柄端;冒銅之平底者
  5. 部身字典
    ㈡同鐜
  6. 粵音韻彙
  7.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8.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7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㈡ 錞于,古代銅製打擊樂器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錞于,樂器,大上小下,鳴之和鼓
  3.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古樂器
  4. 粵語同音字典
    錞于,樂器,大上小下,鳴之和鼓
  5. 部身字典
    ㈠錞于,樂器
  6.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7.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1
  1. 部身字典
    ㈡同鐜

1
  1. 部身字典
    ㈡同鐜
讀音分佈
根據  8  7  1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509 #7026

㈠ 〈古〉同「鐓」,矛戟柄末端的平底金屬套

P.509 #7026

㈡ 錞于,古代銅製打擊樂器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70 #02403

矛㦸柄端;冒銅之平底者

P.290 #10083

錞于,樂器,大上小下,鳴之和鼓

校訂註 本版釋義「錞于」誤植「錞於」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84

P.184

古樂器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27

矛㦸柄端;冒銅之平底者

P.109

錞于,樂器,大上小下,鳴之和鼓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395 #51241

㈡同鐜

P.395 #51241

㈠錞于,樂器

P.395 #51241

㈡同鐜

P.395 #51241

㈡同鐜

校訂註 本作dui1,據直音改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40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55
P.36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38
P.38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453

꜁shun

P.453

tui꜅

其他參考

廣韻
反切 音類 讀音 釋義
常倫切 常合眞平 樂器鳴之所以和鼓
樂器鳴之所以和鼓
徒猥切 定灰上 矛戟下銅鐏或作鐓徒猥切又徒對切五
矛戟下銅鐏或作鐓徒猥切又徒對切五
徒對切 定灰去 上同 ➡【鐓】矛下銅也曲禮曰進矛戟者前其錞
上同 ➡【鐓】矛下銅也曲禮曰進矛戟者前其錞
康熙字典
【廣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殊倫切,𠀤音純。【廣韻】樂器鳴之,所以和鼓也。【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註】錞于也。圜如碓頭,大上小下,樂作鳴之,與鼓相和。【晉語】戰以錞于丁寧,儆其民也。【註】錞于,形如碓頭,與鼓相和。丁寧,鉦也。【韻會】一說形如鐘,有舌,謂之錞于。樂書云:自金聲之淳言之,謂之錞。後周平蜀,獲其器,太常卿斛斯證曰:錞于也。以芒筒捋之,其聲極振,取以和樂。通作淳于。 又【集韻】都昆切,音敦。義同。 又【廣韻】徒對切,音隊。【詩·秦風】厹矛鋈錞。【傳】錞,鐏也。【疏】矛之下端。【釋文】錞,徒對反。又徒猥反。一音敦。 又【淮南子·說林訓】錞之與刃,孰先弊也。【註】錞讀頓首之頓。 又【廣韻】徒猥切【集韻】【正韻】杜罪切,𠀤音𥳔。義同。 又【集韻】徒臥切,音憜。覆𣩵也。【禮·喪大記·大夫𣩵以幬欑註】幬,或作錞。【釋文】錞,徒對反。又徒臥反。又徒猥反。 又【山海經】是錞于西海。【註】郭曰:錞,猶堤埻也。章閏反。【又】是錞于北海。【註】謂依附于北海也。 又【正字通】北海有錞于縣。一作淳于、錞釪,皆因山川之形似圜堆深筩者,故以爲名,如玉甑峯鈷鉧潭之類。 【說文】作𨯢。
考證:〔【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錞和鼓。〕 謹照原文封人改鼓人。

調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