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鉏
碼位 | U+924F |
---|---|
部首 | 金 |
倉頡 | CBM |
康熙字典 | P.1301 #5 |
宋本廣韻 |
P.69 #5 P.259 #1 |
異體字 | |
來源: Unihan |
粵語讀音
讀音 | 根據 |
---|---|
|
|
|
|
根據 | [co4] 11 | [ceoi4] 4 | [zeoi2] 2 |
---|---|---|---|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 |||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
P.502
#6936
[co4]
㈠ 同「鋤」 |
P.502
#6936
[zeoi2]
㈡ 【鉏鋙】同齟齬,不相配合 |
|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 |||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
P.44
#01510
[co4]
同鋤,田器;除草掘地 |
P.48
#01662
[ceoi4]
古國名,后羿之國名
校訂註
本版釋義「后羿」誤植「後羿」
|
|
香港中學生中文詞典 莊澤義, 2004 (1992) | |||
香港中學生中文詞典
莊澤義, 2004 (1992) |
P.792
[co4]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P.183
[co4]
同鋤
|
P.183
[ceoi4]
姓 |
|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 |||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
P.18
[co4]
同鋤,田器;除草掘地 |
P.19
[ceoi4]
古國名,后羿之國名 |
|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 |||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
P.145
#24111
[co4]
㈠同鋤 |
P.145
#24111
[ceoi4]
㈢人名,春秋傳有西鉏吾。后羿之國名,即今河南滑縣鉏城也 |
P.145
#24111
[zeoi2]
㈡同齟 |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 |||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
P.36
[co4]
|
||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 |||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
P.37
[co4]
|
||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 |||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
P.68
[co4]
|
||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 |||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
P.65
[co4]
同鋤 |
||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 |||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
P.4
[co4]
|
早期粵音
書名 | 讀音資料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P.449
꜁ch’o [co4] ㈠ |
P.449
꜁ts’ü [ceoi4] ㈡ |
|
P.449
꜁ch’a [caa4] ㈢ |
|
P.449
꜂tsü [zeoi2] ㈣ |
|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 |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
P.26*
꜁ch‘o [co4] |
其他參考
考證:〔又【廣韻】誅也。【韓書外傳】衆之所誅鋤也。〕 謹照原書韓書改韓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