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8AE1
倉頡 YRCMT
康熙字典 P.1169 #32
宋本廣韻 P.355 #44
異體字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11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P.33 #0397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又讀 謚本字 P.280 #09690
  3.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P.164
  4.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P.138
  5. 粵語同音字典
    又讀 謚本字 P.105
  6. 同音字彙
    謚號(封建時代稱列死人的功德,以代替他的名字;例如,周文王,諸葛武候,岳武穆,都是謚號。按謚字本讀「益」,解釋笑的樣貌,但今人誤作「諡」而讀「試」,結果,意義不是笑貌,而是稱列功德的意思。) P.179 #4179
  7. 部身字典 P.304 #3514
  8. 粵音韻彙 P.23
  9.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P.2
  10.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P.7
  11.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人死另取一二字以名之也 P.60

3
  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人死追號 P.281 #09723
  2. 粵語同音字典
    人死追號 P.106
  3. 學生粵英詞典 P.570
讀音分佈
根據  11  3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33 #0397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280 #09690
又讀

謚本字

P.281 #09723

人死追號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64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38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05
又讀

謚本字

P.106

人死追號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179 #4179

謚號(封建時代稱列死人的功德,以代替他的名字;例如,周文王,諸葛武候,岳武穆,都是謚號。按謚字本讀「益」,解釋笑的樣貌,但今人誤作「諡」而讀「試」,結果,意義不是笑貌,而是稱列功德的意思。)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304 #3514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P.570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23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2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7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60

人死另取一二字以名之也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398

shi꜅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P.856

shí꜅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P.615

shí꜅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438

shí꜅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3

時至切(s'e 下去聲)

校訂註 字條據錯遺備考#2補上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𠀤神至切,音示。【說文】行之迹也。【爾雅.釋詁】靜也。【疏】人死將葬,誄列其行而作之也。【釋名】曳也。物在後爲曳,言名之於人亦然也。【白虎通】諡之爲言引也。引列行之迹,所以進勸成德,使上務節也。【增韻】誄行立號以易名也。【汲冢周書】維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攻于牧野之中,終葬,乃制諡敘法,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詩.大雅】文王在上。【註】愼也,悉也。生存之行,終始悉錄之以爲諡也。【穀梁傳.范甯註】諡者,所以勸善而懲惡。【禮.檀弓】死諡周道也。【疏】殷以上有生號,仍爲死後之稱,周則死後別立諡。【周禮.春官.大史】小喪賜諡。【疏】賜諡之制實始於周也。 又【集韻】【類篇】𠀤於賜切,音縊。又【集韻】【類篇】𠀤羊至切,音肄。義𠀤同。 【類篇】或省作𧨦。與謚別。

調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