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866B
部首
倉頡 LMI
康熙字典 P.1076 #19
宋本廣韻 P.255 #40
異體字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cung4]
12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㈠ 同「蟲」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習讀 同上{蟲}[習讀]借作蟲
  3.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㈡蟲的俗寫
  4. 粵語同音字典
    習讀 同上{蟲}[習讀]借作蟲
  5. 部身字典
    ㈡俗借作虫字
  6. 道字典
    虫蟻
  7. 粵音韻彙
    同上,本讀虺
  8.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10.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11.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古虺字,音毀。今作蟲字用
  12.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wai2]
11
[fui1]
1
  1. 部身字典
    ㈠古虫字
讀音分佈
根據 [cung4]  12 [wai2]  11 [fui1]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552 #7585
[cung4]

㈠ 同「蟲」

P.552 #7585
[wai2]

㈡ ①「虺」的本字,毒蛇。②毒蟲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52 #01844
[cung4] 習讀

同上{蟲}[習讀]借作蟲

P.318 #11040
[wai2] 本讀

古文虺字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185 #3550
[cung4]

㈡蟲的俗寫

P.185 #3550
[wai2]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52
[wai2]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21
[cung4] 習讀

同上{蟲}[習讀]借作蟲

P.119
[wai2] 本讀

古文虺字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222 #5267
[wai2]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160 #24121
[cung4]

㈡俗借作虫字

P.160 #24121
[wai2]

㈠古虫字

P.160 #24121
[fui1]

㈠古虫字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17
[cung4]

虫蟻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48
[cung4]

同上,本讀虺

P.10
[wai2]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30
[cung4]
P.30
[wai2]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12
[cung4]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125
[cung4]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55
[cung4]

古虺字,音毀。今作蟲字用

P.55
[wai2] 本讀

古虺字,音毀。今作蟲字用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2
[cung4]
P.12
[wai2]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369

꜂wai   [wai2]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41

꜁ch‘ung   [cung4]

P.715

꜀fúi   [fui1]

The second (虫) is used for 蟲 [꜁ch‘ung]; a large species of adder …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25

烏鬼切(-wy 上上聲)   [wai2]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許偉切【集韻】詡鬼切,𠀤音卉。【廣韻】鱗介總名。【說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虫爲象。凡虫之屬皆从虫。【玉篇】古文虺字。註見三畫。【佩觿集】蛇虫之虫爲蟲豸,非是。○按《說文》《玉篇》《類篇》等書,虫䖵蟲皆分作三部,虫吁鬼切,䖵古䰟切,蟲持中切,截然三音,義亦各別。《字彙》《正字通》合䖵蟲二部倂入虫部,雖失古人分部之意,而披覽者易于查考,故姑仍其舊。若《六書正譌》以爲虫卽蟲省文,則大謬也。
(蟲)【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𠀤音种。【說文】从三虫,象形。凡蟲之屬皆从蟲。【大戴禮】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爲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爲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爲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爲之長。有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爲之長。【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外骨內骨,郤行仄行,連行紆行,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胷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爲雕琢。【大戴禮】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月化也。【荀子·勸學篇】肉腐出蟲。 又【詩·大雅】蘊隆蟲蟲。【傳】蟲蟲而熱也。 又桃蟲,鳥名。【詩·周頌】肇允彼桃蟲。【傳】桃蟲,鷦也,鳥之始小終大者。 又【書·益稷】華蟲作繪。【孔註】雉也。 又地名。【左傳·昭十九年】宋公伐邾,圍蟲三月。【註】蟲,邾邑。 又書名。【魏志·裴松之註】邯鄲淳善蒼雅蟲篆。 又姓。【前漢·功臣表】曲成侯蟲達。 又直衆切,音仲。與蚛同,蟲食物也。 又【集韻】徒冬切,音彤。【爾雅·釋訓】爞爞,薰也。爞或作蟲。【羣經音辨】蘊隆蟲蟲,蟲字又音徒冬切。 【韻會】俗作虫,非。
(蟲)考證:〔【大戴禮】八主蟲,故蟲八月。〕 謹照原文八主蟲改八主風,風主蟲。〔【爾雅·釋訓】爞爞董也。〕 謹照原文改爞爞薰也。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