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韻】【韻會】𠀤苦浩切,音考。乾魚。【周禮·天官·庖人】辨魚物爲鱻薧。【本草釋名】鮑魚,《禮記》謂之薧。 又【禮·內則】菫、荁、枌、楡、免、薧,滫瀡以滑之。【註】免,新生者。薧,乾也。 又【集韻】口到切,音靠。義同。 又通蒿。【唐韻】薧里,死人里也。
考證:〔【禮·內則】菫荁枌楡,兔薧滫瀡以滑之。〕 謹照原文兔改免。
一般資料
碼位 | U+85A7 |
---|---|
總畫數 | 16 |
部首 | 艸 (+13畫) |
倉頡 | TYRP |
康熙字典 | P.1062 #6 |
宋本廣韻 |
P.156 #3 P.303 #52 |
來源: Unihan |
粵語讀音
書名 | [haau2] 3 | [hou1] 1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P.150
[haau2]
|
P.150
[hou1]
通蒿 |
廣州音字彙 馮思禹, 1971 (1962) | ||
廣州音字彙
馮思禹, 1971 (1962) |
P.10
[haau2]
|
|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 ||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
P.47
[haau2]
|
早期粵音
書名 | 讀音資料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P.364
꜂hau |
其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