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851F
部首
倉頡 TYSK
康熙字典 P.1054 #37
宋本廣韻 P.439 #47
P.451 #49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zuk6]
4
[cuk1]
3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㈠ ①蠶蔟。②通簇:花團錦蔟
  2.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3. 部身字典
    ㈠蠶所藉以結繭者,束草為之,故蠶將作繭曰上蔟
[cau3]
1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㈡ 【太蔟】也作「大蔟」,古代樂律名稱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㈢ 叉取:叉蔟
[cuk6]
1
  1.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攢聚也。同簇
[zau3]
1
  1. 部身字典
    ㈡太蔟,十二律之一
讀音分佈
根據 [zuk6]  4 [cuk1]  3 [cau3]  1 [coek3]  1 [cuk6]  1 [zau3]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190 #2678
[cuk1]

㈠ ①蠶蔟。②通簇:花團錦蔟

P.190 #2678
[cau3]

㈡ 【太蔟】也作「大蔟」,古代樂律名稱

P.190 #2678
[coek3]

㈢ 叉取:叉蔟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367 #12868
[zuk6]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49
[cuk1]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36
[zuk6]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203 #31135
[cuk1]

㈠蠶所藉以結繭者,束草為之,故蠶將作繭曰上蔟

     
P.203 #31135
[zau3]

㈡太蔟,十二律之一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28
[zuk6]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12
[zuk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54
[cuk6]

攢聚也。同簇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359

ts’uk꜇   [cuk6]

P.359

ts’au꜄   [cau3]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599

tsuk꜇   [zuk6]

P.599

ts‘au꜄ [also pronounced]   [cau3]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韻會】【正韻】𠀤千木切,音簇。【說文】行蠶蓐。【晉書·左貴𡣕傳】修成蠶蔟,分繭理絲。 又巢也。【周禮·秋官·硩蔟氏註】鄭司農云:蔟讀爲爵蔟之蔟,謂巢也。 又【韻會】與簇同,聚也,攢也。 又【廣韻】倉奏切【集韻】千𠋫切,𠀤音湊。律名。【禮·月令】律中太蔟。【註】太蔟,言陽氣大蔟,達于上也。 又同簎。【張衡·西京賦】叉蔟之攙捔。【註】楚角切。同簎。
考證:〔【周禮·秋官·蜇蔟氏註】〕 謹照原文蜇改硩。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