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828D
部首
倉頡 TPI
康熙字典 P.1018 #12
宋本廣韻 P.296 #46
P.502 #43
P.503 #18
P.504 #8
P.521 #41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coek3]  18 [zoek3]  11
朗文中文高級新辭典(第二版) 葉立群、黃成穩主編, 2012
朗文中文高級新辭典(第二版)
葉立群、黃成穩主編, 2012
P.1031
[coek3]
 
朗文中文新詞典(第三版) 闕道隆主編, 2008
朗文中文新詞典(第三版)
闕道隆主編, 2008
P.939
[coek3]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170 #2376
[coek3] 又讀

㈠ 芍藥

P.170 #2376
[coek3]

㈡ 芍陂

P.170 #2376
[zoek3]

㈠ 芍藥

朗文中文高級新辭典 葉立群、黃成穩主編, 1996
朗文中文高級新辭典
葉立群、黃成穩主編, 1996
P.668
[coek3]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45 #01532
[coek3] 習讀

芍藥,花名

P.359 #12560
[zoek3] 本讀

花名,芍藥

商務新詞典(縮印本) 黃港生, 1992
商務新詞典(縮印本)
黃港生, 1992
P.569
[coek3]

芍藥

P.569
[zoek3]

芍陂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176 #3373
[zoek3] 建議讀音
香港小學生中文詞典 劉寧甫等, 1988
香港小學生中文詞典
劉寧甫等, 1988
P.245
[coek3]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44
[coek3] 又讀
P.144
[zoek3]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73
[coek3]

芍藥

P.172
[zoek3] 又讀
音形捷檢字典 霍寶材, 1977
音形捷檢字典
霍寶材, 1977
 
P.46
[zoek3]
校訂註 本作陰入聲
中華新字典 中華書局, 1977
中華新字典
中華書局, 1977
 
P.463
[zoek3]

芍藥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8
[coek3] 習讀

芍藥,花名

P.134
[zoek3] 本讀

花名,芍藥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214 #5064
[coek3]
校訂註 此條讀音最後有註:「有許多字照廣州音讀時可以讀tsoek(卓)(粵拼:[coek3]),也可以讀dzoek(雀)(粵拼:[zoek3])」
 
辭淵 施庸益,茅瑩甫, 1967
辭淵
施庸益,茅瑩甫, 1967
 
P.1217
[zoek3]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279 #3450
[coek3]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54
[coek3]

芍藥,花名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44
[zoek3]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26
[coek3]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40
[coek3]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161
[coek3]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52
[coek3]

芍葯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48
[coek3]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343

chéuk⸰   [zoek3]

P.343

꜂hiu   [hiu2]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32

chéuk꜆   [zoek3]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市若切【韻會】【正韻】職略切,𠀤音勺。【詩·鄭風】贈之以芍藥。【古今註】芍藥一名可離,故將離而後贈之。【本草釋名】芍藥,猶綽約也,此草花容綽約,故以爲名。 又【正韻】如灼切,音若。義同。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胡了切,音皛。【爾雅·釋草】芍,鳧茈。【註】生下田,苗似龍鬚而細,根似指頭,黑色,可食。 又【唐韻】【正韻】七雀切【韻會】七約切,𠀤音鵲。【後漢·王景傳】廬江郡界有楚相孫叔敖所起芍陂稻田。【註】陂,在今壽州安豐縣東。 又【廣韻】都歷切【正韻】丁歷切,𠀤音的。蓮中子也。通的。
考證:〔【詩·衞風】贈之以芍藥。〕 謹照原書衞風改鄭風。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