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8256
部首
倉頡 HYTQM
康熙字典 P.1012 #8
宋本廣韻 P.160 #20
P.167 #48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4  2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579 #7990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44 #01491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43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8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46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66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341

꜁ch’a  

①亦讀去聲。

校訂註 原釋義作「同槎」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583

꜀ts‘o  

P.583

꜀ch‘á [also pronounced]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廣韻】初牙切【集韻】【韻會】初加切,𠀤音叉。同䑡。小舟也。【揚子·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謂之舸,小舸謂之艖。【註】今江東呼艖,小底者也。 又【廣韻】酢何切【集韻】才何切,𠀤音醝。又【集韻】初佳切,音釵。又側下切,音𩺃。義𠀤同。
考證:謹按艖字右旁作差則十一畫,作差則十畫,此入十畫當作差,謹改艖。

調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