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820C
倉頡 HJR
康熙字典 P.1006 #22
宋本廣韻 P.490 #45
P.497 #46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分佈
根據  14  5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565 #778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282 #09764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175 #3344
又讀
P.175 #3344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42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57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06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183 #4289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210 #31224

動物別味之器官,亦為發音之助。鈴中發聲之具亦曰舌

校訂註 原文重出,字模無異
 
P.210 #31224

塞口也。(為𠯑字之變體,與口舌之舌別。從口從氐省聲)

校訂註 原文重出,字模無異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P.580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3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27

脷也。口舌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18
P.18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39
P.39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148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52

口舌。饒舌,口多也。舌人,傳話之人也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42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340

shit꜇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P.874

shít꜇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P.627

shít꜇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448

shít꜇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24

時別切(s'eet 下入聲)

其他參考

廣韻
反切 音類 讀音 釋義
下刮切 匣合刪入 塞口說文作𠯑話栝之類从此
塞口說文作𠯑話栝之類从此
食列切 船開仙入 口中舌山海經云長舌山有獸名長舌狀如禺而四耳出則郡多水又姓左傳越大夫舌庸也食列切四
口中舌山海經云長舌山有獸名長舌狀如禺而四耳出則郡多水又姓左傳越大夫舌庸也食列切四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食列切,然入聲。【說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者也。【徐曰】凡物入口,必于於舌。【六書精薀】舌以卷舒爲用,口以開闔爲用,各一其隂陽也。【釋名】舌,卷也,可以卷制食物,使不落也。【又】舌,泄也,舒泄所當言也。【易·說卦】兌爲口舌。【疏】口舌,爲言語之具也。【詩·大雅】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 又射侯上下个曰舌。【儀禮·鄕射禮】倍中以爲躬,倍躬以爲左右舌。【註】居兩旁謂之个,左右出謂之舌。 又言也。【揚子·太𤣥經】吐黃酋舌。【註】舌,言也。 又姓。【姓纂】越大夫舌庸。又羊舌,複姓。【左傳·閔二年】狐突欲行。羊舌大夫曰:不可。【疏】羊舌,氏也。爵爲大夫。 又官名。【周語】坐諸門外,而使舌人體委與之。【註】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又國名。【淮南子·地形訓】穿𦙄民,反舌民。【註】反舌民,不可知而自相曉。一說舌本在前,不向喉,故曰反舌也。南方之國名也。【山海經】歧舌國在其東。一曰在不死民東。【註】其人舌皆岐。或云:支舌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萿,麋舌。【註】今麋舌草春生葉,有似於舌。又【博雅】燕薁,蘡舌也。又【正字通】牛舌,芣苢。別名江東呼蝦蟇衣,山東名牛舌。 又鳥名。【禮·月令】仲夏之月,反舌無聲。【註】反舌,百舌鳥。【淮南子·說山訓】人有多言者,猶百舌之聲。【註】百舌,鳥名。能易其舌,效百鳥之聲,故曰百舌也。 又無舌,蟲名。【本草註】一名益符,主閉。 又長舌,獸名。【山海經】長舌山有獸,名長舌,狀如禺,四耳,出則郡多水。 又【韻補】商刮切,音殺。【詩·大雅】出納王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又叶食僞切,音逝。【郤正釋譏】家挾殊議,人懷異計。縱橫者欲披其胷,徂詐者暫吐其舌。

調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