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8072
部首
倉頡 GESJ
康熙字典 P.969 #18
宋本廣韻 P.192 #12
異體字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16  12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168 #2354
文讀
P.168 #2354
白讀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285 #09899

音響;名譽;發音;音訊;音樂,聲色

P.278 #09624
白讀

聲氣,消息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169 #3220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37
P.137
白讀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11

聲音

P.112
白讀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07

音響;名譽;發音;音訊;音樂,聲色

P.105
白讀

聲氣,消息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182 #4263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42 #12145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P.575
P.575
又讀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13

聲音

P.22

聲氣,聲音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29
P.21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19
P.1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10
P.14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80
P.83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50

聲音,聲色,聲名,聲學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34
P.35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328

꜀shing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P.867

꜀shing

P.867

꜀sheng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P.622

꜀shing

P.622

꜀sheng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433

꜀sheng

A colloquial word; careful, cautious, steady, as when carrying things; [꜂hò ꜀sheng], take good care, be very cautious

P.444

꜀shing

P.444

꜀sheng [often pronounced]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17

審丁切(s'ing 上平聲)

其他參考

廣韻
反切 音類 讀音 釋義
書盈切 書開清平 聲音又姓左傳蔡太夫聲子書盈切一
聲音又姓左傳蔡太夫聲子書盈切一
康熙字典
〔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𠀤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又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又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又【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又姓。 又【韻補】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調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