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803F
倉頡 SJF
康熙字典 P.966 #14
宋本廣韻 P.317 #25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15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P.544 #7490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P.101 #03468
  3.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建議讀音 P.168 #3212
  4.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P.136
  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P.87
  6. 粵語同音字典 P.38
  7. 同音字彙 P.66 #1469
  8. 部身字典 P.435 #53242
  9. 學生粵英詞典 P.185
  10. 道字典
    忠耿,又不安貌 P.43
  1. 粵音韻彙 P.16
  2.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P.30
  3.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P.16
  4.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P.66
  5.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耿耿,小明也。又不安也。耿介,有節操 P.50

1
讀音分佈
根據  15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544 #7490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101 #03468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168 #3212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36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87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38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66 #1469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435 #53242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P.185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43

忠耿,又不安貌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16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30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16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6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50

耿耿,小明也。又不安也。耿介,有節操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33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327

꜂kang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P.323

꜂kang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P.223

꜂kang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132

꜂kang

P.132

꜂kwang [often pronounced]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23

見等切(ka'ng 上上聲)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古文〕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幸切,音𦵸。【說文】耳著頰也。 又【廣韻】耿介也。【馮衍.顯志賦】獨耿介而慕古兮。【徐敬業詩】少年負壯氣,耿介立衝冠。 又【韻會】不安也。【詩.衞風】耿耿不寐。【傳】耿耿,猶儆儆也。錢氏曰:耿耿,小明,心有所存,不能忘之貌。 又光也。【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 又與炯通。【晉語】其光耿於民矣。【註】耿,猶炤也。 又地名。【左傳.閔元年】滅耿,滅霍,滅魏。【註】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鄕。【括地志】霍晉州霍邑縣,故耿城,今名耿倉城,在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故耿國。 又【山海經】耿山無草木,多水碧。 又姓。漢耿弇,耿况。 又【集韻】俱永切,音憬。光也。本作炅。 又【集韻】涓熒切【韻會】古熒切,𠀤音扃。明白也。 又與𥳑通。幽州方言也。【蜀志.𥳑雍傳註】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爲𥳑,遂隨音變之。◎按說文耿,耳著頰也,从耳,烓省聲。杜林說,耿,光也,从光聖省。凡字皆左形右聲,杜說非也。徐鍇曰:凡字多右形左聲,此說或後人所加,或傳寫之誤,語載徐本說文。蓋許以杜說爲非,徐以許左形右聲爲誤。字彙正字通𠀤錄其說,而不折衷其是非,不知耿光也。以杜說爲優,至謂凡字皆左形右聲,與凡字多右形左聲,則許徐之說皆非也。周禮、六書賈公彥疏辨之詳矣。賈之言曰:書有六體,形聲實多。若江河之類,是左形右聲。鳩鴿之類,是右形左聲。草藻之類,是上形下聲。婆娑之類,是下形上聲。圃國之類,是外形內聲。闅𧗽辮戚𡌵贏之類,是內形外聲。形聲之等有六也,附記於此。

調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