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7C9F
倉頡 MWFD
康熙字典 P.908 #14
宋本廣韻 P.463 #35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16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①穀子,去皮後為小米。②泛指穀物: 穀粟。③〈古〉俸祿。④【粟米】〈方〉玉米。⑤皮膚上的雞皮疙瘩:疹粟 P.540 #7434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P.295 #10274
  3.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建議讀音 P.158 #3010
  4.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P.127
  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P.128
  6. 粵語同音字典 P.111
  7. 同音字彙 P.190 #4483
  8. 部身字典 P.85 #12422
  9. 學生粵英詞典 P.612
  10. 道字典
    粟米 P.18
  1. 粵音韻彙 P.50
  2.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P.12
  3.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P.16
  4.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P.165
  5.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高粱也。又穀之總名 P.47
  6.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P.1
讀音分佈
根據  16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540 #7434

①穀子,去皮後為小米。②泛指穀物: 穀粟。③〈古〉俸祿。④【粟米】〈方〉玉米。⑤皮膚上的雞皮疙瘩:疹粟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295 #10274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158 #3010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27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28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1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190 #4483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85 #12422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P.612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18

粟米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50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12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16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165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47

高粱也。又穀之總名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1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303

suk꜆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P.924

suk꜆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P.663

suk꜆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477

suk꜆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22

心卜切(suk 上入聲)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古文〕𥾄𥸫𥹟𠧼䅇【廣韻】相玉切【集韻】【韻會】須玉切【正韻】蘇玉切,𠀤音涑。【說文】嘉穀實也。【韻會小補】粟爲陸種之首,米之有甲者。【書.禹貢】四百里粟。【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註】耡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稅粟也。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罰三夫之稅粟。閒粟,閒民無職事者所出,一夫之征粟。【爾雅.釋草註】秫謂黏粟,與穀相似,米黏。北人用之釀酒,其莖稈似禾而粗大。 又地名。【穀梁傳.文十年】及蘇子盟于女粟。【前漢.地理志】左馮翊屬縣粟邑。【註】莽曰粟城。【水經注】睢水,又東逕粟縣。 又水名。【水經注】居庸縣故城,魏上谷郡治,有粟水在焉。 又官名。【史記.孝景紀】更命治粟內史爲大農。 又國名。【北史.魏明帝紀】大延元年八月,粟特國遣使朝貢。 又姓。袁紹魏郡太守粟舉。 又沙謂之粟。【山海經】柜山有英水,中多丹粟。【註】細丹沙如粟也。 又【廣東新語】連山有八排猺,自稱猺丁,曰八百粟。 又叶思積切【韓愈.進學解】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 本作𥻆。

調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