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7C2A
部首
倉頡 HMUA
康熙字典 P.900 #28
宋本廣韻 P.220 #37
P.222 #39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zaam1]  15 [saam1]  1 [caam1]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575 #7931
[zaam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339 #11809
[zaam1]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157 #2987
[zaam1]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26
[zaam1]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94
[zaam1]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26
[zaam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27 #0554
[zaam1]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121 #14341
[zaam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36
[zaam1]

玉簪,首飾也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4
[zaam1]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41
[zaam1]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24
[zaam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16
[zaam1]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46
[zaam1]

茾也,簪花。俗又讀參

P.46
[saam1] 習讀

茾也,簪花。俗又讀參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17
[zaam1]
 
P.17
[caam1]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300

꜀tsám   [zaam1]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553

꜀tsám   [zaam1]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16

則監切(tsam 上平聲)   [zaam1]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古文〕兂𥯓【廣韻】側吟切【集韻】【韻會】緇岑切【正韻】緇深切,𠀤音㻸。首筓也。【釋名】簪,兓也,連冠于髮也。又𣏽也,因形名之也。 又【廣韻】作含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含切,𠀤音鐕。義同。 又疾也。【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疏】簪,疾也。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又【前漢·百官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裊。【註】師古曰: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者,言飾此馬也。 又【集韻】子感切,音昝。《易》朋盍簪。王肅讀。 又徂官切。《易》朋盍簪。李鼎祚曰:簪舊讀作攢。 【集韻】或作𥸢、篸。
考證:〔【易·豫卦】【註】簪,疾也。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求也。〕 謹照原文註改疏。求改來。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