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7BAD
倉頡 HTBN
康熙字典 P.889 #34
宋本廣韻 P.410 #12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16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573 #7894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355 #12437
商務新詞典 黃港生, 1991
商務新詞典
黃港生, 1991
P.498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 1992
P.157 #2970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2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55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32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37 #0807
〈1997修訂本〉P.43 #080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431 #53124
The Student’s Cantonese-English Dictionary Bernard F. Meyer (馬奕猷), Theodore F. Wempe, 1947
The Student’s Cantonese-English Dictionary
Bernard F. Meyer (馬奕猷), Theodore F. Wempe, 1947
P.71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27

弓箭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27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112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46

矢也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41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298

tsin꜄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葉道勝), 1910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葉道勝), 1910
P.1107

tsín꜄

A Chinese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1877
A Chinese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1877
P.793

tsín꜄

英華分韻撮要 Samuel Wells Williams (衛三畏廉士甫),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Samuel Wells Williams (衛三畏廉士甫), 1856
P.573

tsín꜄

初學粵音切要 John Chalmers (湛約翰),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John Chalmers (湛約翰), 1855
P.4

則見切(tseen 上去聲)

分韻撮要 溫岐山較輯, <1782
分韻撮要
溫岐山較輯, <1782
〈壁魚本〉上卷‧第 3 頁‧前半
〈六桂本〉一卷‧第 5 頁‧後半

第一先蘚線屑 去聲 薦小韻

弓箭

小韻同音字:薦, 荐, 洊, 牮, 餞, 濺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古文〕𥳭【廣韻】【集韻】【韻會】𠀤子賤切,音餞。【說文】矢也。【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矢,江、淮曰𨩀,關西曰箭。【釋名】箭,進也。 又竹之小者曰箭。【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註】箭,篠也。【史記.夏本紀】震澤致定,竹箭旣布。【竹譜】箭竹,高者不過一丈,節閒三尺,堅勁,中矢。江南諸山皆有之,會稽所生最精好。 又漏箭。【周禮.挈壷氏註】主定漏刻,先王分十二時於一晝一夜,閒以漏箭,準十二時爲百刻,分晝夜而定長短,故立此官掌之。 又博箸也。【博雅】博箸謂之箭。 又【華山記】箭括峰上有穴,裁見天日,攀緣自穴中而上,有至絕頂者。 又赤箭,藥名。【韓愈.進學解】赤箭靑芝。 又【廣東新語】箭豬卽封豕,初本泡魚,化爲豕,毫在項脊閒,尺許如箸,白本黑端,人逐之則激毫以射。 【集韻】或作翦、𥰸。
考證:〔【揚子.方言】自周而東曰矢,江淮曰簇,關西曰箭。〕 謹据原文自周而東改自關而東。又据詩疏引方言及聚珍板校本,簇改𨩀。

調聲表

查看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