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7B19
倉頡 HHQM
康熙字典 P.879 #29
宋本廣韻 P.187 #2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10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P.568 #7819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又讀 樂器,十三管 P.277 #09583
  3.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建議讀音 P.156 #2948
  4. 粵語同音字典
    文讀 樂器,十三管 P.104
  5. 學生粵英詞典 P.554
  6. 道字典
    樂器 P.43
  7.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P.30
  8.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P.40
  9.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P.68
  10.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樂器,列管匏中而吹之也 P.45

9
讀音分佈
根據  10  9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568 #7819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277 #09583
又讀

樂器,十三管

P.272 #09415
白讀

樂器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156 #2948
建議讀音
P.156 #2948
又讀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24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97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04
文讀

樂器,十三管

P.103
白讀

樂器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172 #4020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196 #31121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P.554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43

樂器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7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30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40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68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45

樂器,列管匏中而吹之也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21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295

꜀shang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P.830

꜀shang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P.597

꜀shang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424

꜀shang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𠀤音生。【廣韻】樂器也。【世本】隨作笙。一曰女媧作。【說文】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釋名】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博雅.釋樂》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白虎通】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謂之笙。【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註】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前漢.律歷志】匏曰笙。【註】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書.益稷篇】笙鏞以閒。【詩.小雅】笙磬同音。【周禮.春官】笙師掌敎歙竽、笙。 又細也。【揚子.方言】笙,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細貌謂之笙。【廣雅】笙,小也。 又地名。【左傳.宣十八年】歸父還自晉至笙。【註】笙,魯境。 又簟名。【揚子.方言】簟謂之笙。【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韜于筒中。 又叶師莊切【詩.小雅】鼓瑟吹笙。叶下將、行,行音杭。 又【字彙補】疏臻切,音莘。【史記.齊世家】遂殺子糾于笙瀆。【索隱曰】鄒誕生本作莘讀,莘、笙聲相近。
考證:〔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 謹按此數語出博雅,誤列入釋名語中。今於以瓠句上增博雅釋樂四字。〔【白虎通】笙之爲言施也,牙也。萬物始施而牙,太蔟之氣也。〕 謹按原文笙作匏上二語乃匏之訓詁,與笙字無涉。今据本書改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謂之笙。〔【書.益稷謨】笙鏞以閒。〕 謹按益稷不稱謨,謨改篇。

調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