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7B14
倉頡 HHQU
康熙字典 P.879 #8
異體字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5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14 #0042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205 #3114

筆之簡體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P.481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295

pat꜆

校訂註 原釋義作『同筆』
分韻撮要 溫岐山較輯, <1782
分韻撮要
溫岐山較輯, <1782
〈壁魚本〉上卷‧第 32 頁‧後半
〈六桂本〉二卷‧第 28 頁

第八稟嬪畢 入聲 畢小韻

同上(→【筆】文房之寶所以書也。春秋筆削,謂直書也)

小韻同音字:畢, 不, 筆, 篳, 蹕, 韠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集韻】與筆同。詳筆字註。
考證:【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𠀤音必。【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註】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又作〈/尹〉。見【漢戚伯樊毅𥓓】。又【嚴訢𥓓】作〈八/尹〉,見【舉要】。 【集韻】或作笔。

調聲表

查看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