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笓
碼位 | U+7B13 |
---|---|
部首 | 竹 |
倉頡 | HPP |
康熙字典 | P.879 #7 |
宋本廣韻 |
P.91 #1 |
異體字 | |
來源: Unihan |
粵語讀音
根據 | [pei4] 1 | [bei6] 1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P.123
[pei4]
|
|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 ||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
P.361
#4343
[bei6]
同篦 |
早期粵音
書名 | 讀音資料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P.295
pi꜅ [bei6]
校訂註
原釋義作「同篦」
|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廣韻】部迷切【集韻】騈迷切,𠀤音鼙。取鰕竹器。【博雅】篝、筌謂之笓,可以約物。 又【集韻】頻脂切,音琵。義同。 又【集韻】【韻會】𠀤毗至切,音鼻。櫛屬,與枇同。 又【集韻】薄必切,音邲。次也。 【集韻】或作篦。亦作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