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7947
部首
倉頡 IFHVP
康熙字典 P.840 #8
宋本廣韻 P.44 #4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kei4]
15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㈠ 古代稱地神:天神地祇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地神,神祇;大也
  3.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建議讀音 ㈠神祇
  4.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神祇
  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地神
  6. 粵語同音字典
    地神,神祇;大也
  7. 同音字彙
    神祇,地祇(地神)
  8. 部身字典
    ㈠地神也
  9. 道字典
    神祇
  10. 粵音韻彙
    神祇
  1.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2.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3.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4.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㈡地之神也,安也,大也
  5.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zi2]
11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㈡ ①古同「只」(不過。②僅)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但也,祇要;適恰
  3.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建議讀音 ㈡同只
  4.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同只
  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通只
  6. 粵語同音字典
    但也,祇要;適恰
  7. 同音字彙
    (地神平安及單獨都叫祇)祇求成功;祇候光臨
  8. 粵音韻彙
    通衹,又讀
  9.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10.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㈠②通只,上上聲
  11.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zi1]
4
  1.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只但
  2. 部身字典
    ㈡適也,但也,俗語「不過」,(與敬祗之祗有別)
  3.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㈠①敬也,又但也,適也
  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讀音分佈
根據 [kei4]  15 [zi2]  11 [zi1]  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355 #4891
[kei4]

㈠ 古代稱地神:天神地祇

P.234 #3221
[zi2]
P.355 #4891
[zi2]

㈡ ①古同「只」(不過。②僅)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181 #06421
[kei4]

地神,神祇;大也

P.349 #12173
[zi2]

但也,祇要;適恰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150 #2838
[kei4] 建議讀音

㈠神祇

P.150 #2838
[zi2] 建議讀音

㈡同只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19
[kei4]

神祇

P.119
[zi2]

同只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34
[kei4]

地神

P.136
[zi2]

通只

P.135
[zi1]

只但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69
[kei4]

地神,神祇;大也

P.130
[zi2]

但也,祇要;適恰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120 #2733
[kei4]

神祇,地祇(地神)

P.34 #0718
[zi2]

(地神平安及單獨都叫祇)祇求成功;祇候光臨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259 #3414
[kei4]

㈠地神也

 
P.259 #3414
[zi1]

㈡適也,但也,俗語「不過」,(與敬祗之祗有別)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59
[kei4]

神祇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20
[kei4]

神祇

P.23
[zi2]

通衹,又讀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11
[kei4]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44
[kei4]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74
[kei4]
校訂註 原書作「祗」
P.98
[zi2]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44
[kei4]

㈡地之神也,安也,大也

P.44
[zi2]

㈠②通只,上上聲

P.44
[zi1]

㈠①敬也,又但也,適也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31
[kei4]
P.46
[zi2]
P.45
[zi1]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282

꜁k’i   [kei4]

P.282

꜂chi   [zi2]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152

꜁k‘í   [kei4]

P.152

꜂chí   [zi2]

Often confounded with and used for [꜂chí] 祗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17

其希切(k'e 下平聲)   [kei4]

P.17

之始切(che 上上聲)   [zi2]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岐。同示,地神。【說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又安也。【詩·小雅】壹者之來,俾我祇也。【註】壹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又大也。【易·復卦】不遠復無祇悔。【韓康伯云】祇,大也。旣能速復,是無大悔。 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支。適也,但也。【詩·小雅】祇攪我心。 【韻會】孫奕示兒編曰:祇兩音,音岐者,神祇之祇。音支者,訓適是也,如詩亦祇以異。揚子曰:兹苦也,祇其所以爲樂也歟。陸德明司馬溫公𠀤以爲音支。今杜詩韓詩或書作秖,从禾从氏,而俗讀曰質者,非也。【玉篇】秖,竹尸切。【廣韻】秖,丁尼切。皆註曰:穀始熟也。 又通作圻。【左傳·昭十二年】是以獲沒於祇宮。【馬融云】圻內游觀之宮。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