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眣
碼位 | U+7723 |
---|---|
部首 | 目 |
倉頡 | BUHQO |
康熙字典 | P.805 #10 |
宋本廣韻 |
P.469 #47 P.491 #22 P.493 #11 |
來源: Unihan |
粵語讀音
讀音 | 根據 |
---|---|
讀音分佈
根據 | [dit6] 2 |
---|---|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 |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
P.64
#02210
[dit6]
|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 |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
P.25
[dit6]
|
早期粵音
書名 | 讀音資料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P.271
shun꜅ [seon6] |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古文〕𥄺【唐韻】丑栗切【集韻】【韻會】敕栗切,𠀤音抶。【說文】目不正也。从目失聲。【徐曰】其視散,若有所失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結切【正韻】杜結切,𠀤音絰。義同。 又【類篇】目出貌。或作眰𥈖。 又【廣韻】陟鎋切,音哳。目露貌。 又【集韻】𥉈古作眣。註詳十畫。○按眣與䀢別。《韻會》眣註,存《說文》本訓,復載增韻,以目通指曰眣,誤。《正韻》及《字彙》譌誤與增韻同。又《類篇》眣,或作䀵,音升基切。引《春秋傳》眣魯衞之使,亦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