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7649
部首
倉頡 KRRJ
康熙字典 P.780 #41
宋本廣韻 P.121 #22
P.122 #18
P.304 #12
P.419 #21
異體字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㈠ ①因勞累而得病。②憎恨:彰善癉惡。③盛:南方暑濕,近夏癉熱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本讀 病怒
  3.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憎恨
  4. 粵語同音字典
    本讀 病怒
  5. 部身字典
    ㈠病也。彰善癉惡,謂表其善,疾其惡也。(亦作𤺺)
  6. 粵音韻彙
[do2]
2
  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勞也,「哀我癉人」
  2. 粵語同音字典
    勞也,「哀我癉人」
讀音分佈
根據 [daan3]  6 [daan1]  5 [taan2]  4 [do2]  2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464 #6380
[daan3]

㈠ ①因勞累而得病。②憎恨:彰善癉惡。③盛:南方暑濕,近夏癉熱

P.464 #6380
[daan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59 #02078
[daan3] 本讀

病怒

 
P.302 #10534
[taan2] 習讀

癉惡,病怒

P.68 #02352
[do2]

勞也,「哀我癉人」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10
[daan3]

憎恨

P.110
[daan1]

火癉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23
[daan3] 本讀

病怒

 
P.113
[taan2] 習讀

癉惡,病怒

P.26
[do2]

勞也,「哀我癉人」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171 #24124
[daan3]

㈠病也。彰善癉惡,謂表其善,疾其惡也。(亦作𤺺)

校訂註 本作[taan2],據直音改
P.171 #24124
[daan1]

㈡火癉,小兒病也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5
[daan3]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8
[taan2]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16
[taan2]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18
[daan1]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28
[daan1]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264

꜂t’án   [taan2]

P.264

꜂to   [do2]

㈡ ③又讀去聲

P.264

꜀tán   [daan1]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504

꜂t‘án   [taan2]

P.504

꜀tán   [daan1]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7

丁飡切(tan 上平聲)   [daan1]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丁榦切【集韻】【韻會】得案切【正韻】得爛切,𠀤音旦。【說文】勞病也。【書·畢命】彰善癉惡。【傳】明其爲善,病其爲惡。【左傳·襄十九年】荀偃癉疽。【註】癉疽,惡創。【疏】癉,勞病也。 又黃病。【前漢·嚴助傳】南方暑濕,近夏癉熱。【註】師古曰:癉,黃病。音丁幹反。 又與僤同。亦作𤺺。【詩·大雅】下民卒癉。【傳】癉,病也。【釋文】癉,本又作僤。沈本作𤺺。 又【唐韻】【集韻】【韻會】丁賀切【正韻】丁佐切,𠀤音跢。義同。 又【爾雅·釋詁】癉,勞也。【釋文】丁賀反。 又【博雅】癉,苦也。【釋文】多賀反。 又【廣韻】【正韻】丁可切。【集韻】【韻會】典可切,𠀤音嚲。【廣韻】勞也。怒也。【正韻】亦作憚。 又【廣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𠀤音單。【廣韻】火癉,小兒病也。【集韻】勞病也。【史記·倉公傳】風癉客脬,難于大小溲,溺赤。【註】正義曰:癉,音單。旱也。脬,膀胱也。言風癉之病,客居在膀胱。【前漢·藝文志】癉十二病方四十卷。【註】師古曰:癉,黃病。音丁韓反。 又【廣韻】徒干切,音壇。風在手足病。 又【集韻】他干切,音𤅩。義同。 又【集韻】黨旱切【正韻】多𥳑切,𠀤音亶。【集韻】風病。 又【張衡·東京賦】飛礫雨散,剛癉必斃。【註】癉,難也。言鬼之剛而難者,皆盡死也。【釋文】癉,音亶。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