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瘭
碼位 | U+762D |
---|---|
部首 | 疒 |
倉頡 | KMWF |
康熙字典 | P.779 #7 |
宋本廣韻 |
P.149 #33 |
來源: Unihan |
粵語讀音
讀音 | 根據 |
---|---|
讀音分佈
根據 | [biu1] 5 |
---|---|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 |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
P.466
#6415
[biu1]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P.110
[biu1]
|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 |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
P.85
#12422
[biu1]
|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 |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
P.7
[biu1]
|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 |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
P.63
[biu1]
|
早期粵音
書名 | 讀音資料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P.264
꜀piu [biu1] |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古文〕𤼄【廣韻】甫遙切【集韻】𤰞遙切,𠀤音猋。瘭疽,病名。【千金方】肉中忽生點,大者如豆,細者如黍粟,甚者如梅李,有根,痛傷應心,久則四面腫泡,曰瘭疽。【後漢·鮮𤰞傳】中國之困,胸背之瘭疽。 又通作漂。【莊子·則陽篇】漂疽疥癰。 又【集韻】匹妙切,音勡。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