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74E0
部首
倉頡 KSHVO
康熙字典 P.746 #20
宋本廣韻 P.81 #26
P.368 #55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wu4]
9
  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瓜屬葫蘆;壺也;瓢器
  2. 粵語同音字典
    瓜屬葫蘆;壺也;瓢器
  3. 部身字典
    ㈠蔬類植物,俗稱扁蒲。懸瓠,瓠之一種,老熟者,可剖之為瓢,以用挹水
  4. 粵音韻彙
    縣瓠
  5.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6.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7.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8.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今之蒲瓜
  9.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wu6]
7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㈠ 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又叫「蒲瓜」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罕讀 葫蘆;壺也
  3.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建議讀音
  4.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瓠瓜
  5. 粵語同音字典
    罕讀 葫蘆;壺也
  6. 部身字典
    又讀 ㈠蔬類植物,俗稱扁蒲。懸瓠,瓠之一種,老熟者,可剖之為瓢,以用挹水
  7. 粵音韻彙
[wok6]
6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㈡ 【瓠落】巨大貌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瓠落,平淺受水而不容也
  3.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瓠落
  4. 粵語同音字典
    瓠落,平淺受水而不容也
  5. 部身字典
    又讀 ㈡瓠落,平淺也,空寂也
  6. 粵音韻彙
    瓠落
讀音分佈
根據 [wu4]  9 [wu6]  7 [wok6]  6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524 #7231
[wu6]

㈠ 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又叫「蒲瓜」

P.524 #7231
[wok6]

㈡ 【瓠落】巨大貌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327 #11409
[wu4]

瓜屬葫蘆;壺也;瓢器

P.328 #11438
[wu6] 罕讀

葫蘆;壺也

P.325 #11349
[wok6]

瓠落,平淺受水而不容也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138 #2569
[wu6]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06
[wu6]

瓠瓜

P.106
[wok6]

瓠落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23
[wu4]

瓜屬葫蘆;壺也;瓢器

P.123
[wu6] 罕讀

葫蘆;壺也

P.122
[wok6]

瓠落,平淺受水而不容也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110 #13511
[wu4]

㈠蔬類植物,俗稱扁蒲。懸瓠,瓠之一種,老熟者,可剖之為瓢,以用挹水

P.110 #13511
[wu6] 又讀

㈠蔬類植物,俗稱扁蒲。懸瓠,瓠之一種,老熟者,可剖之為瓢,以用挹水

P.110 #13511
[wok6] 又讀

㈡瓠落,平淺也,空寂也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45
[wu4]

縣瓠

P.45
[wu6]
P.40
[wok6]

瓠落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22
[wu4]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61
[wu4]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113
[wu4]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40
[wu4]

今之蒲瓜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50
[wu4]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253

꜁ü   [jyu4]

P.253

wok꜇   [wok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631

꜁ú   [wu4]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𠀤音胡。【廣韻】瓠𤬜,瓢也。【詩·小雅】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前漢·食貨志】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正字通】瓜類分甘苦二種,甘者大,苦者小。陶弘景曰:瓠或有苦者,味如膽,不可食,非別生一種也。又陸佃𡌨雅,長而瘦上曰匏,短頸大腹曰瓠。瓠性甘。匏性苦。故詩曰匏有苦葉。左傳叔向曰:苦匏不材于人,共濟而已。後人皆合匏瓠爲一。據此說,說文瓠,匏也。陸璣詩疏:匏,瓠也。𠀤非。【正韻】亦作葫。 又【爾雅·釋宮】康瓠謂之甈。【註】瓠壷也。【疏】說文云:破罌也。【前漢·賈誼傳】斡棄周鼎兮而寶康瓠。 又【廣韻】胡誤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𠀤音護。義同。【禮·月令】仲冬之月行秋令,則天時雨汁,瓜瓠不成。【釋文】瓠,戸故反。【莊子·逍遙遊】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註】瓠,徐音護。【正字通】瓠有平去二音。孫愐唐韻,一音壷,一音護,義同。非康瓠必讀若湖,瓜瓠必讀若互。字彙音湖,器也,音互,匏也。非。 又【集韻】瓠子,隄名。【前漢·武帝紀】夏四月,還祠泰山,至瓠子臨決河。【註】服䖍曰:瓠子,隄名也。在東郡白馬。蘇林曰:在鄄城以南,濮陽以北。 又【集韻】亦姓。【列子·湯問篇】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 又【集韻】攻乎切,音孤。瓠讘,漢侯國名,在河東。【正字通】按漢地理志有瓡讘,無瓠讘。 又【集韻】黃郭切,音雘。【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註】瓠落,猶廓落。梁𥳑文帝讀。
考證:〔【列子·殷湯篇】〕 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