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729B
部首
倉頡 JKMHQ
康熙字典 P.704 #7
宋本廣韻 P.61 #58
P.100 #17
P.153 #12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lei4]  10 [mou4]  3 [maau4]  2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423 #5851
[lei4]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207 #07191
[lei4]

黑色之牛,西藏最多

P.246 #08535
[mou4]

通牦,亦作旄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133 #2466
[lei4]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100
[lei4]
P.100
[mou4]
同牦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33
[lei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79
[lei4]

黑色之牛,西藏最多

P.93
[mou4]

通牦,亦作旄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14 #11221
[lei4]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20
[lei4]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14
[lei4]
 
P.14
[maau4]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6
[lei4]
 
P.47
[maau4]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240

꜁mò   [mou4]

P.240

꜁li   [lei4]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莫交切【韻會】【正韻】謨交切,𠀤音茅。【說文】本作犛。長髦牛也。从牛,𠩺聲。【玉篇】獸如牛而尾長,名曰犛牛。【楚語】巴浦之犀犛兕象。【註】犛,莫交切。【司馬相如·上林賦】𤛑旄獏犛。【註】犛,一音茅,或以爲貓牛,毛可爲翿是也。【集韻】或作氂斄髦,通作貓。【廣韻】書作犛。 又【集韻】謨袍切,音毛。本作氂。犛牛尾也。或作斄。【楚語·犀犛註】犛,亦作旄。 又【廣韻】里之切【集韻】【韻會】陵之切,𠀤音釐。義同。 又【玉篇】牛黑色。【司馬相如·上林賦】獏犛。【註】張揖曰:犛牛,黑色,出西南徼外。【班固·西都賦】曳犀犛。 又【集韻】鳴龍切,音氂。羌中牛名。李登說。 又【廣韻】落哀切【集韻】郎才切,𠀤音來。【廣韻】關西有長尾牛。【集韻】或作氂。
考證:〔【班固·西都賦】頓犀犛。〕 謹照原文頓改曳。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