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6F2F
部首
倉頡 EWVF
康熙字典 P.647 #5
宋本廣韻 P.535 #35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9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㈠ ①古河流名。②潮濕:冬避重漯。③流汗的樣子:漯漯然汗出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河名,在河南省
  3.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水名
  4.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水名
  5. 粵語同音字典
    河名,在河南省
  6. 部身字典
    ㈠水名,在山東
  7. 粵音韻彙
    水名,在河南
  8.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6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㈢ 同「㶟」,古代河流名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水出雁門
  3.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水名
  4. 粵語同音字典
    水出雁門
  5. 部身字典
    ㈡水名,出山西,入雁門
  6. 粵音韻彙
    水出雁門

4
  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水名,出山東省,見《中華新字典》及《部身字典》。此音疑是[taap3]音之另讀,今山東有漯河
  2. 粵語同音字典
    水名,出山東省,見《中華新字典》及《部身字典》。此音疑是[taap3]音之另讀,今山東有漯河
  3.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4.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1

1

1
讀音分佈
根據  9  6  4  1  1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120 #1611

㈠ ①古河流名。②潮濕:冬避重漯。③流汗的樣子:漯漯然汗出

P.120 #1611

㈢ 同「㶟」,古代河流名

   
P.120 #1611

㈡ 地名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299 #10415

河名,在河南省

P.221 #07750

水出雁門

P.56 #01962

水名,出山東省,見《中華新字典》及《部身字典》。此音疑是[taap3]音之另讀,今山東有漯河

校訂註 釋義之[taap3]本作“tab”,今轉為粵拼並補上聲調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92

水名

   
P.92

漯河市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83

水名

P.57

水名

     
P.42

地名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12

河名,在河南省

P.84

水出雁門

P.22

水名,出山東省,見《中華新字典》及《部身字典》。此音疑是[taap3]音之另讀,今山東有漯河

校訂註 釋義之[taap3]本作“tab”,今轉為粵拼並補上聲調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163 #24121

㈠水名,在山東

P.163 #24121

㈡水名,出山西,入雁門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7

水名,在河南

P.41

水出雁門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3
 
P.3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25
 
P.25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222

táp꜇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P.987

t‘áp⸰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P.706

t‘áp⸰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509

t‘áp꜆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廣韻】他合切【集韻】【韻會】【正韻】托合切,𠀤音錔。水名。【前漢·地理志】漯水,出東郡東武陽縣。 又漯隂,縣名,屬平原郡,漢有漯隂侯。 又滀漯,水攢聚貌。【木華·海賦】𣽴濆淪而滀漯。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水名。出鴈門。或作灅㶟。○按《說文》本作濕,或省作𤂽。後以濕爲乾溼之溼,而𤂽又轉爲漯字。𤂽字右从日下糸。

調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