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6E4A
部首
倉頡 EQKK
康熙字典 P.636 #22
宋本廣韻 P.439 #44
異體字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15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①聚集;集中:湊集.湊合.湊數。②碰上;趕上;趁:湊巧.湊熱鬧。③靠近;接近:湊到面前。④〈方〉借用作帶(小孩):湊仔(帶小孩子).湊仔婆(帶小孩子的婦女)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3.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建議讀音
  4.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凑的異體)
  6. 粵語同音字典
  7. 同音字彙
  8. 部身字典
  9. 學生粵英詞典
  10. 道字典
    湊合,湊集
  1. 粵音韻彙
  2.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3.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4.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5.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聚也,合也。湊巧,湊資。輻輳、腠理通

1
讀音分佈
根據  15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24 #0248

①聚集;集中:湊集.湊合.湊數。②碰上;趕上;趁:湊巧.湊熱鬧。③靠近;接近:湊到面前。④〈方〉借用作帶(小孩):湊仔(帶小孩子).湊仔婆(帶小孩子的婦女)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33 #01068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122 #2220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90
同凑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68

(凑的異體)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3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206 #4865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3 #1113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P.700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62

湊合,湊集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13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3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48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53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35

聚也,合也。湊巧,湊資。輻輳、腠理通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23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217

ts’au꜄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P.1088

ts‘au꜄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P.778

ts‘au꜄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563

ts‘au꜄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9

七又切(ts'ow 上去聲)

其他參考

廣韻
反切 音類 讀音 釋義
倉奏切 清侯去 水會也聚也
水會也聚也
康熙字典
【唐韻】倉奏切【集韻】【韻會】【正韻】千𠋫切,𠀤音輳。【說文】水上人所會也。一曰聚也。【汲冢周書】周公將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以爲天下之大湊。 又【玉篇】競進也。【戰國策】士爭湊燕。 又湊理也。與腠通。【文心雕龍·養氣篇】湊理無滯。 又題湊,棺外累木也。【史記·滑稽傳】楩楓橡樟爲題湊。 又【韻補】子與切,音咀。【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浮柱岹嵽以星懸,漂嶢𡸣而枝柱。飛梁偃蹇以虹指,揭蘧蘧而騰湊。 又叶遵遇切,疽去聲。【班固·東都賦】僻界西戎,險阻四塞。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平侇洞達,萬方輻湊。 通作輳。古通奏。
考證:〔【史記·滑稽傳】梗楓橡樟爲題湊。〕 謹照原文梗楓改楩楓。

調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