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6E29
倉頡 EABT
康熙字典 P.634 #10
異體字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15
  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P.322 #11215
  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建議讀音 P.123 #2254
  3.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P.91
  4.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P.100
  5. 粵語同音字典
    P.121
  6. 同音字彙 P.223 #5308
  7. 部身字典
    ㈠和也,冷者使之漸熱也 P.184 #24351
  8. 學生粵英詞典
    P.793
  9. 道字典
    柔也,和也。又温習 P.35
  10. 粵音韻彙
    P.16
  1.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P.23
  2.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P.3
  3.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P.64
  4.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煖也,顏色和也,温習也 P.35
  5.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P.30

1
  1. 部身字典
    ㈡同蘊 P.184 #24351

1
  1. 部身字典
    ㈡同蘊 P.184 #24351
讀音分佈
根據  15  1  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322 #11215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123 #2254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91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00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2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223 #5308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184 #24351

㈠和也,冷者使之漸熱也

P.184 #24351

㈡同蘊

P.184 #24351

㈡同蘊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P.793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35

柔也,和也。又温習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16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23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3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64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35

煖也,顏色和也,温習也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30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216

꜀wan

P.216

wan꜄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P.1298

꜀wan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P.931

꜀wan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660

꜀wan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20

烏君切(-wa'n 上平聲)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烏魂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昆切,𠀤音蕰。水名。【說文】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又水名。【山海經】温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入河。 又洛水之別名。【易.乾鑿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温,故號温洛。 又水名。【水經】温水,出牂柯夜郎縣。 又泉名。【潘岳.西征賦】湯井温谷。【註】卽温泉也。 又地名。【左傳.隱三年】取温之麥。【註】温,今河內温縣。【廣輿記】今屬懷慶府。 又郡名。温州府,今屬浙江。 又色和曰温。【論語】色思温。 又性純粹曰温。【詩.秦風】温其如玉。 又【爾雅.釋訓】温温,柔也。【疏】寬緩和柔也。【詩.大雅】温温恭人。 又煖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襲狐貉之温者,不憂至寒之淒愴。 又燖也。【中庸】温故而知新。【註】温如燖温之温,謂故學之熟矣,復時習之謂之温。 又風名。【禮.月令】季夏温風始至。 又姓。【廣韻】唐叔虞之後,受封于河內温,因以命氏。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紆問切,音醖。温藉也。同蘊。【詩.小雅】飮酒温克。【箋】苞裹曰藴,謂藴藉自持,含容之義。經中作温者,蓋古字通用。 又讀作盜。【史記.周本紀】周繆王得驥温驪。【索隱】温音盜,徐廣曰温,一作盜。盜竊也。淺靑色。 又【韻補】紆權切,音淵。【蘇軾詩】四時盛衰各有態,搖落悽愴驚寒温。南山孤松積雪底,抱凍不死誰能賢。
考證:〔【易.乾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温,故號温洛。〕 謹按太平御覽引此作乾鑿度。今據增鑿字。

調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