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6C8C
倉頡 EPU
康熙字典 P.610 #10
宋本廣韻 P.119 #26
P.282 #43
P.294 #24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14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97 #126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69 #02378
 
商務新詞典 黃港生, 1991
商務新詞典
黃港生, 1991
P.359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 1992
P.117 #2113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87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6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27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24 #0492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260 #3424
 
The Student’s Cantonese-English Dictionary Bernard F. Meyer (馬奕猷), Theodore F. Wempe, 1947
The Student’s Cantonese-English Dictionary
Bernard F. Meyer (馬奕猷), Theodore F. Wempe, 1947
P.76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42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90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33

混沌,不分明也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63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205

tun꜅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葉道勝), 1910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葉道勝), 1910
P.1208

tun꜅

A Chinese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1877
A Chinese Dictionary in the Cantonese Dialect
Ernest John Eitel (歐德理), 1877
P.867

tun꜅

英華分韻撮要 Samuel Wells Williams (衛三畏廉士甫),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Samuel Wells Williams (衛三畏廉士甫), 1856
P.622

tun꜅

初學粵音切要 John Chalmers (湛約翰),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John Chalmers (湛約翰), 1855
P.11

大盡切(tun 下去聲)

分韻撮要 溫岐山較輯, <1782
分韻撮要
溫岐山較輯, <1782
〈壁魚本〉下卷‧第 28 頁‧後半
〈六桂本〉三卷‧第 32 頁‧後半

第二十一津贐進卒 去聲 遯小韻

混沌

小韻同音字:遯, 遁, 鈍, 頓, 䪺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𠀤音囤。混沌,元氣未判也。亦作渾沌。【揚子.太𤣥經】渾沌無端,莫見其根。 又不開通之貌。【莊子.應帝王】中央之帝爲渾沌。【註】渾沌,無孔竅也。 又渾沌,四兇之一。卽讙兜也。本獸名。【神異經】崑崙有惡獸,名曰渾沌。 又【廣韻】【集韻】𠀤徒渾切,音屯。水勢也。【枚乗.七發】沌沌混混,狀如奔馬。【註】波相隨貌。 又【博雅】混混沌沌,轉也。【孫子.兵勢篇】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 又【集韻】殊倫切,音淳。與純同。粹也。 又都困切,音頓。與忳同。愚貌。【老子.道德經】忳忳兮。或作沌。 又柱兗切,音篆。水名。在江夏。【水經注】涉水,又逕沌水,口水,南通縣之太白湖,湖水東南通江,又謂之沌口。又有沌陽縣,處沌水之陽,故名。

調聲表

查看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