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6C5C
部首
倉頡 ERU
康熙字典 P.605 #17
宋本廣韻 P.252 #3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ci5]  10 [zi6]  3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96 #1234
[ci5]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39 #01328
[ci5]
 
香港中學生中文詞典 莊澤義, 2004 (1992)
香港中學生中文詞典
莊澤義, 2004 (1992)
P.415
[ci5]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87
[ci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37
[ci5]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16
[ci5]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341 #4140
[ci5]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23
[ci5]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1
[ci5]
P.1
[zi6]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1
[ci5]
P.1
[zi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33
[zi6]

水分流復還原處也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204

꜃ts’z   [ci5]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616

꜃ts‘z’   [ci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11

見始切(ke 上上聲)   [gei2]

校訂註 字頭作「汜」,讀音與部首均不合,似宜作「𣲆」。惟「𣲆」音「己」亦欠憑據,姑保留原字備考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𠀤音似。【說文】水別復入水也。【爾雅·釋水】水决復入爲汜。【疏】凡水之岐流復還本水者。【釋名】汜,止也。如出有所爲畢已復還而入也。 又【說文】一曰汜,窮瀆也。【爾雅·釋丘】窮瀆,汜。【疏】謂困窮不通之水瀆名汜也。亦得名谿。【詩·召南】江有汜。【木華·海賦】枝岐潭淪,渤蕩成汜。 又水名。在河南成臯縣。【山海經】浮戲之山,汜水出焉,北流注于河。【前漢·高帝紀】漢數挑成臯戰,楚軍不出,使人辱之。大司馬咎怒,渡兵汜水。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註】臣瓚曰:今成臯東汜水是也。師古曰:此水舊讀音凡,今彼鄕人呼之爲祀。 又縣名。【廣輿記】汜水縣屬開封府,古東虢地,漢成臯,隋汜水。 又洲名。【水經注】龍陽縣汜洲長二十里,吳丹陽太守李衡植柑於其上。 又濛汜,日入處也。【楚辭·天問】出自湯谷,次于濛汜。 又【韻會】養里切,音以。義同。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