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6BDB
倉頡 HQU
康熙字典 P.591 #22
宋本廣韻 P.156 #7
P.417 #53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16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426 #5877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245 #08514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115 #2071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71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93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148 #3453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204 #3114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P.386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71

皮毛,羽毛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33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53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39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32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33

皮外所生之毛也。毛髮,毛舉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7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200

꜁mò

P.200

꜁mò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P.618

꜁mò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P.438

꜁mò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293

꜁mò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17

明刀切(mou 下平聲)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𠀤音旄。【說文】眉髮之屬,及獸毛也。【釋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詩.小雅】不屬于毛。【註】毛者,體骨之餘氣末屬也。【周禮.秋官】《司儀》王燕,則諸侯毛。【鄭註】謂以須髮坐也。【齊語】班序顚毛,以爲民紀。【註】顚,頂也。毛,髮也。次列頂髮之白黑,使長幼有等。 又髮班白曰二毛。【禮.檀弓】古之征伐者,不獲二毛。 又獸爲毛蟲。【周禮.地官】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註】毛物,貂、狐、貒、貉之屬,縟毛者也。【禮.月令】孟秋之月,其蟲毛。又【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正義曰】羽,鳥也。毛,獸也。 又犧牲純色曰毛。【史記.三王世家】魯有白牡、騂剛之牲,羣公不毛。【註】何休曰:不毛,不純毛也。 又草也。【左傳.隱三年】㵎溪沼沚之毛。又【昭七年】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又桑麻五穀之屬皆曰毛。【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里布。【註】鄭司農云:謂不種桑麻也。【公羊傳.宣十二年】錫之不毛之地。【註】不毛者,磽确不生五穀。又【崔豹.古今注】地以名山爲輔,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草木爲之毛。 又去毛曰毛。【詩.魯頌】毛炰胾羹。【註】毛炰,爛去其毛而炰之。 又柔毛,羊也。【禮.曲禮】羊曰柔毛。 又莎草曰地毛。見【廣雅】。又扻毛,鹽草也。見【雷斆.炮炙序】。 又【高麗方言】謂苧曰毛,苧布曰毛施背,見【雞林類事】。又閩南人謂毛曰膜。見【井觀瑣言】。又梵言欽跋羅,此云毛。顩缽羅,《西域記》云織細羊毛。褐賴縭,《西域記》云織野獸毛。 又國名。又姓。【左傳.僖二十四年】魯衞毛耼,文之昭也。【廣韻】周武王弟毛公,後以爲氏。本居鉅鹿,避讎滎陽。漢毛亨治《詩》,作訓詁傳以授從子萇,時稱亨爲大毛公,萇爲小毛公。 又竹名。【顧愷之.竹譜】南嶺有毛竹。【劉美之.續竹譜】毛竹,生武夷山。【李商隱詩】武夷洞裏毛生竹。 又與髦通。【儀禮.士喪禮】馬不齊髦。【註】今文髦爲毛。 亦作㲝。【周禮.天官.司裘註】中秋鳥獸㲝毨。 亦作旄。【史記.夏本紀】羽旄齒革。 又【集韻】莫報切,音帽。擇也。鄭康成說或从手作㧌。通作芼。 又蒙晡切,音模。【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後漢.馮衍傳】饑者毛食。【註】太子賢曰:案《衍集》作無,今俗語猶然者,豈古語亦通乎。當讀如模。 【集韻】又作𦒷。
考證:〔【史記.夏本紀】羽𣬵齒革。〕 謹照原文𣬵改旄。

調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