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6B49
部首
倉頡 TCNO
康熙字典 P.570 #30
宋本廣韻 P.336 #3
P.336 #40
P.445 #21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16  6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450 #6193

㈡ 道歉.歉意

P.450 #6193

㈠ 收成不好:歉收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135 #04691

不足,抱歉,歉收

P.135 #04715
本讀

抱歉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113 #2028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82
P.82
正讀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54

抱歉

P.154

歉收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52

不足,抱歉,歉收

P.52
本讀

抱歉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90 #2005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305 #35141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P.122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40

不滿足也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30

同慊

P.26

抱歉正讀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10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27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138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32

不滿足也,歉然。歲不豐也,歉收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44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195

hip⸰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P.219

híp⸰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P.158

híp⸰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85, 716

híp꜆

P.85, 716

híp꜇ [more frequently heard]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3

可帖切(heep 上入聲)

其他參考

廣韻
反切 音類 讀音 釋義
苦簟切 溪添上 ¹ 食不飽又苦減切
食不飽又苦減切
苦減切 溪咸上 食不飽
食不飽
口陷切 溪咸去 歉喙口陷切又口咸切二
歉喙口陷切又口咸切二

¹ 今作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簟切,音嗛。【說文】食不滿也。【博雅】少也。【宋書·明帝詔】歲久不登,公私歉敝。【文中子·立命篇】仁生於歉,義生於豐。 又【玉篇】恨不出也。 又【廣韻】苦減切【集韻】口減切,𠀤音槏。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口陷切,音䫡。義𠀤同。【博雅】貪也。一曰歉喙。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詰念切,音傔。義同。【韓愈·喜侯喜至詩】孟生去雖索,侯氏來還歉。叶上店、驗,下豔、贍。【正字通】經傳子史,歉嗛傔謙慊愜嫌,差互各出,無定詁。《孟子》吾何慊乎哉,《穀梁傳》一穀不升謂之嗛,則以慊、嗛爲歉。《大學》此之謂自謙,則以謙爲慊。《漢書·文帝詔》人民未有㥦志,《史記》作嗛志,則以嗛爲㥦。《相如·封禪書》陛下嗛讓弗發,則又以嗛爲謙。《孟子》行有不慊於心則餒,則又以慊爲愜。《呂覽·知士篇》可以傔齊貌辨者吾無辭爲也,則又以傔爲慊。《荀子》信而不處謙,則又以謙爲嫌。諸如此類,皆傳寫錯亂,義難强通。

調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