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6ADF
倉頡 DVID
康熙字典 P.560 #30
宋本廣韻 P.501 #12
P.520 #49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12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㈠①落葉喬木。②欄杆:重櫟。③搏擊。④古地名 P.374 #5187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P.210 #07339
  3. 香港中學生中文詞典 P.397
  4.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P.81
  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P.107
  6. 粵語同音字典 P.80
  7. 部身字典
    ㈠木名,山東尤多,高二三丈,實圓可食,樹皮可為染料,其材斜理,可為薪炭 P.231 #32411
  8. 學生粵英詞典 P.315
  9. 粵音韻彙 P.32
  10.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P.4
  11.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P.20
  12.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P.168

2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㈡【櫟陽】古縣名 P.374 #5187
  2. 部身字典
    ㈡櫟陽,地名 P.231 #32411
讀音分佈
根據  12  2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374 #5187

㈠①落葉喬木。②欄杆:重櫟。③搏擊。④古地名

P.374 #5187

㈡【櫟陽】古縣名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210 #07339
 
香港中學生中文詞典 莊澤義, 2004 (1992)
香港中學生中文詞典
莊澤義, 2004 (1992)
P.397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81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07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80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231 #32411

㈠木名,山東尤多,高二三丈,實圓可食,樹皮可為染料,其材斜理,可為薪炭

P.231 #32411

㈡櫟陽,地名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P.315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32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4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20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168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192

lik꜆

P.192

꜁lo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P.517

lik꜆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P.362

lik꜆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236

lik꜆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16

拉息切(lik 上入聲)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卽狄切,音歷。【說文】木也。【邢昺曰】似樗之木。【詩.秦風】山有苞櫟。【疏】引《爾雅》云:櫟,其實梂,橡也。【陸璣疏】秦人謂柞櫟爲櫟,其子房生爲梂。河内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也。其子亦房生,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又不材之木也。【莊子.人閒世】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觀者如市,匠石不顧。 又不生火之木也。【淮南子.時則訓】十二月,其樹櫟。【高誘註】木不生火,惟櫟爲然。 又地名。【春秋.桓十五年】鄭伯突入于櫟。 又鳥名。【山海經】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又與擽通。【詩.周頌】鞉磬柷圉。【疏】圉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 又【唐韻】以灼切,音鑰。櫟陽,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左馮翊。 又【集韻】式灼切,音爍。地名。在晉。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詩.秦風】山有苞櫟,隰有六駁。【唐韻】櫟駁通叶,無二音。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史記.楚元王世家】㛮詳爲羹盡櫟釜。【漢書】作轑釜。
考證:〔【詩.秦風】山有苞櫟。【註】引爾雅云。〕 謹照原文註改疏。〔陸璣疏河南人謂木蓼爲櫟。秦風苞櫟從其方土之言柞櫟也。〕 謹照原文南改内。秦風以下改爲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淮南子.時則訓】官獄其樹櫟。〕 謹照原文文義,官獄爲十二月三字。

調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