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栟字。
【唐韻】府盈切【集韻】【韻會】𤰞盈切【正韻】補明切,𠀤音幷。【說文】栟櫚,椶也。【正字通】栟櫚木高一二丈,葉如蒲扇,葉下有毛如鬉,故謂之鬉櫚。亦作椶櫚。【張衡·南都賦】楈𣏛栟櫚。【李善註】皮可爲索。【唐書·南蠻傳】訶陵國雖大屋亦覆以栟櫚。 又作幷。【史記·司馬相如傳】仁頻幷閭。卽栟櫚也。
一般資料
碼位 | U+681F |
---|---|
總畫數 | 10 |
部首 | 木 (+6畫) |
倉頡 | DTT |
康熙字典 | P.522 #23 |
宋本廣韻 |
P.192 #34 |
來源: Unihan |
粵語讀音
書名 | [ping1] 2 | [ban1] 1 | [bing1] 1 | [bing3] 1 |
---|---|---|---|---|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 ||||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
P.375
#5203
[ping1]
㈡ 栟櫚 |
P.375
#5203
[ban1]
㈠ 地名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P.77
[bing1]
|
|||
廣州音字彙 馮思禹, 1971 (1962) | ||||
廣州音字彙
馮思禹, 1971 (1962) |
P.63
[bing3]
|
|||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 ||||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
P.11
[ping1]
|
早期粵音
書名 | 讀音資料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P.184
ping꜄ |
其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