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6566
部首
倉頡 YDOK
康熙字典 P.473 #8
宋本廣韻 P.97 #57
P.118 #16
P.124 #54
P.399 #11
異體字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deon1]
15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㈠ ①厚道:敦睦邦交。②誠懇:敦請.敦促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厚也。敦請,敦睦
  3.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建議讀音
  4.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敦促
  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6. 粵語同音字典
    厚也。敦請,敦睦
  7. 同音字彙
  8. 部身字典
    ㈠厚也,(本作惇),如「敦篤」,「敦睦」。勉也,如「敦勸」,「敦請」。倫敦,英國國都
  9. 道字典
    敦厚,敦睦
  10. 粵音韻彙
  1.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2.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3.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4.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㈠厚也,迫也
  5.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迫也。催迫,敦促
  2.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治理
  3. 粵語同音字典
    迫也。催迫,敦促
  4. 粵音韻彙
    迫也
  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渾敦,同渾沌,不開通
  2. 粵語同音字典
    渾敦,同渾沌,不開通
  3. 部身字典
    ㈡渾敦,不開通貌,(同渾沌)
  4.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㈡渾敦,古四凶名,不開通也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㈡ 古代食器
  2.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敦槃,盛黍稷器,古盟會用之
  3. 粵語同音字典
    敦槃,盛黍稷器,古盟會用之
[diu1]
2
  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同彫,「敦弓既堅」
  2. 粵語同音字典
    同彫,「敦弓既堅」
讀音分佈
根據 [deon1]  15 [deoi1]  4 [deon6]  4 [deoi3]  3 [diu1]  2 [deoi6]  1 [tyun4]  1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431 #5939
[deon1]

㈠ ①厚道:敦睦邦交。②誠懇:敦請.敦促

   
P.431 #5939
[deoi3]

㈡ 古代食器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69 #02371
[deon1]

厚也。敦請,敦睦

P.69 #02391
[deoi1]

迫也。催迫,敦促

P.69 #02381
[deon6]

渾敦,同渾沌,不開通

P.70 #02396
[deoi3]

敦槃,盛黍稷器,古盟會用之

P.68 #02329
[diu1]

同彫,「敦弓既堅」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97 #1706
[deon1]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68
[deon1]

敦促

P.68
[deoi1]

治理

     
P.68
[deoi6]

古食器

P.68
[tyun4]

聚攏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64
[deon1]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27
[deon1]

厚也。敦請,敦睦

P.27
[deoi1]

迫也。催迫,敦促

P.27
[deon6]

渾敦,同渾沌,不開通

P.27
[deoi3]

敦槃,盛黍稷器,古盟會用之

P.26
[diu1]

同彫,「敦弓既堅」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24 #0485
[deon1]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395 #51241
[deon1]

㈠厚也,(本作惇),如「敦篤」,「敦睦」。勉也,如「敦勸」,「敦請」。倫敦,英國國都

 
P.395 #51241
[deon6]

㈡渾敦,不開通貌,(同渾沌)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51
[deon1]

敦厚,敦睦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42
[deon1]
P.40
[deoi1]

迫也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6
[deon1]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37
[deon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89
[deon1]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27
[deon1]

㈠厚也,迫也

 
P.27
[deon6]

㈡渾敦,古四凶名,不開通也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63
[deon1]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160

꜀tun   [deon1]

P.160

꜀tui   [deoi1]

P.160

꜁t’ün   [tyun4]

P.160

꜀tiu   [diu1]

P.160

꜁t’ün   [tyun4]

P.160

tui꜄   [deoi3]

P.160

tò꜅   [dou6]

P.160

꜃t’un   [teon5]

P.160

tun꜅   [deon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622

꜀tun   [deon1]

Angry, enraged; great, consequential; big, substantial; generous, simple, honest; firm solid…

P.622

꜀túi   [deoi1]

To sleep alone; solitary, as a traveler; to cut in two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14

丁倫切(tun 上平聲)   [deon1]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古文〕𢼪𠧈【廣韻】【集韻】𠀤都昆切,音墩。【說文】作𣀦。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 又【五經文字】敦,厚也。【易·臨卦】敦臨吉。【疏】厚也。 又【詩·邶風】王事敦我。【釋文】韓詩云:敦,迫也。鄭都回反,猶投擲也。 又【爾雅·釋詁】敦,勉也。【疏】敦者,厚相勉也。【前漢·揚雄傳】敦衆神使式道兮。【註】師古曰:敦,勉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史記·歷書註】敦,盛也。 又【揚子·方言】敦,大也。 又姓。【廣韻】敦洽,衞之醜人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回切,音堆。【詩·豳風】敦彼獨宿。【傳】敦敦然獨宿也。 又【詩·魯頌】敦商之旅。【箋】敦,治也。 又【莊子·說劒篇】今日試使士敦劒。【註】敦,斷也。 又【廣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𠀤音團。【詩·豳風】有敦瓜苦。【傳】敦,猶專專也。【疏】敦,是瓜繫蔓之貌,言瓜繫於蔓,專專然也。【釋文】徒丹反。【朱傳】音堆。 又【詩·大雅】敦彼行葦。【傳】聚貌。【釋文】徒端反。 又【集韻】徒渾切,音屯。【詩·大雅】鋪敦淮濆。【箋】當作屯。【揚雄·甘泉賦】敦萬騎於中營兮。【註】敦與屯同。𨻰也。 又【類篇】敦煌,郡名。 又【集韻】【韻會】𠀤丁聊切,音雕。【詩·大雅】敦弓旣堅。【傳】敦弓,畫弓也。天子敦弓音彫。【疏】敦與彫,古今之異。 又【詩·周頌】敦琢其旅。【疏】敦雕古今字。【朱傳】音堆。 又【集韻】都內切,音對。【儀禮士昏禮】黍稷四敦皆蓋。【禮·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註】敦音對。黍稷器。【疏】敦與瑚璉簠簋連方,故云黍稷器也。 又【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註】敦,槃類,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 又【集韻】大到切,音道。幬,或作敦。覆也。【周禮·春官·司几筵】每敦一几。【註】敦讀曰燾。覆也。 又【集韻】杜皓切,音稻。又𨻰留切,音儔。義𠀤同。 又【集韻】【正韻】𠀤杜本切,音盾。【左傳·文十八年】天下之民。謂之渾敦。【註】謂驩兜渾敦,不開通之貌。【疏】混沌與渾敦,字之異耳。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困切。通作頓。【爾雅·釋丘】丘一成爲敦丘。【疏】詩衞風氓篇,至于頓丘,是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註】敦,音頓。【史記·歷書註】困敦,混沌也。 又【莊子·列禦𡨥】敦杖蹙之。【音義】敦,音頓。司馬云:豎也。 又【集韻】主尹切,音準。淳,或作敦。【周禮·天官·內宰】出其度量淳制。【註】故書淳爲敦。杜子春讀敦爲純。純者,謂幅廣也。 又【集韻】他昆切。憞,或省作敦。憞者,恨心不明也。 又【韻補】叶都鈞切。【崔瑗·南陽文學頌】我國旣淳,我俗旣敦。 又叶亭年切。【蘇軾·祭同安郡夫人文】嗣爲兄弟,莫如君賢。婦職旣備,母儀甚敦。
考證:〔【周禮·天官·王府】〕 謹照原文王府改玉府。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