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擉
碼位 | U+64C9 |
---|---|
部首 | 手 |
倉頡 | QWLI |
康熙字典 | P.458 #8 |
宋本廣韻 |
P.467 #48 |
來源: Unihan |
粵語讀音
讀音 | 根據 |
---|---|
讀音分佈
根據 | [zuk1] 2 | [cok3] 1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
P.66
[cok3]
|
|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 ||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
P.25
[zuk1]
|
|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 ||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
P.12
[zuk1]
|
早期粵音
書名 | 讀音資料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
P.155
ts’uk꜆ [cuk1] |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測角切,音齪。與簎同。刺取龞蜃也。【莊子·則陽篇】冬則擉龞於江。【韓愈·祭鱷魚文】罔繩擉刃,以除蟲蛇惡物。或作捒。又作捔。 又【唐韻】【集韻】𠀤敕角切,音㪬。亦與簎同。 又【集韻】側角切,音捉。又殊玉切,音蜀。又樞玉切,音觸。義𠀤同。 又株玉切,音斸。【莊子·擉龞註】徐邈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