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6209
倉頡 IV
康熙字典 P.411 #2
宋本廣韻 P.478 #3
異體字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8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502 #6933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172 #06130
商務新詞典 黃港生, 1991
商務新詞典
黃港生, 1991
P.255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58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66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343 #41435

鉞本字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P.781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
陳瑞祺, 1939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137

üt꜇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P.1272

üt꜇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P.914

üt꜇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651

üt꜇

校訂註 字頭本作「戉、鉞」,今從索引作「戊、銊」(P.763, P.817)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13

下乙切(hüt 下入聲)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𠀤王伐切,音越。威斧也。杖而不用,明神武不殺也。【司馬法】夏執𤣥戉,殷執白戚,周左杖黃戉,右秉白旄。【周禮.夏官.大司馬】左執律,右秉戉。【註】律,所以聽軍聲也。戉,所以爲將威也。 又星名。【前漢.天文志】東井西曲星曰戉。【又】傷成戉。【註】賊傷之占,先成形於戉也。 又【正韻】魚厥切,音月。義同。◎按《說文》等書切喻母。而正韻獨切疑母。蓋北音以疑爲喻也。 小篆从戈,𠄌聲。俗加金作鉞,則專取乎飾,其去古益遠矣。此古今字書之變。

調聲表

查看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