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

碼位 U+60B3
部首
倉頡 JVP
康熙字典 P.388 #41
異體字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dak1]  8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282 #3890
[dak1]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61 #02125
[dak1]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55
[dak1]
同德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82
[dak1]

(德的異體)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24
[dak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18
[dak1]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16
[dak1]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30
[dak1]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130

tak꜆   [dak1]

校訂註 原釋義作「與德同」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497

tak꜆   [dak1]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音得。【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从直从心。【六書精蕰】直心爲悳。生理本直,人行道而有得於心爲悳。小篆加彳,取行有所復之義。【長箋】論語,以直報怨,以悳報悳,則知直卽是悳。通溷用德,非是。時尙茂密,故悳字幾廢。【隂復春曰】道悳之悳,《說文》从直从心。德字从彳从㥁,升也。今道悳字皆作德,而悳㥁字但爲古文矣。別詳德字註。

書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