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5F2D
部首
倉頡 NSJ
康熙字典 P.358 #7
宋本廣韻 P.245 #15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根據  14  8  3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301 #4147
P.301 #4147
又讀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233 #08112

停息,弭兵;又弓末也

P.240 #08343
本讀

止也

 
香港中學生中文詞典 莊澤義, 2004 (1992)
香港中學生中文詞典
莊澤義, 2004 (1992)
P.250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75 #1233
建議讀音
P.75 #1233
又讀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51
P.51
又讀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47

消弭

P.132

弭亂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88

停息,弭兵;又弓末也

P.91
本讀

止也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143 #331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23 #12111
P.23 #1211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67

止也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10
P.20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 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51
 
P.51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 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51
 
P.44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21
又讀

息也,止也。又讀米

 
P.21

息也,止也。又讀米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118

꜃mai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285

꜁mí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古文〕𢏱【唐韻】綿婢切【集韻】【韻會】母婢切【正韻】莫禮切,𠀤音敉。【說文】弓無緣,可以解轡紛者。【爾雅·釋器】有緣者謂之弓,無緣者謂之弭。【註】今之角弓也。【疏】李巡曰:骨飾兩頭曰弓,不以骨飾兩頭曰弭。孫炎曰:緣謂繳束而漆之,弭謂不以繳束骨飾兩頭者也。【釋名】弓末謂之弭,以骨爲之,滑弭弭也。【詩·小雅】象弭,魚服。【傳】象弭,弓反末也。【疏】弭者,弓弰之名,以象骨爲之,是弓之末弭,弛之則反曲,故云象弭爲弓反末也。 又【廣韻】息也。【玉篇】止也。【左傳·襄二十五年】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 又【玉篇】忘也。【詩·小雅】心之憂矣,不可弭忘。【箋】我念之憂,不能忘也。 又【玉篇】安也。【史記·田完世家】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 又【玉篇】滅也。【後漢·趙壹傳】下則抗論當世,消弭時災。 又按也,低也。【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兮。【註】弭,按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弭節裴回。【註】司馬彪云:弭,猶低也。 又地名。【左傳·莊二十一年】春胥命于弭。【註】弭,鄭地。 又【釋名】納弭也。弭弭,兩致之言也。
考證:〔【釋文】弓又謂之弭。〕 謹照原文又改末。

調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