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資料

一般資料

碼位 U+5EB8
倉頡 ILB
康熙字典 P.347 #30
宋本廣韻 P.35 #3
來源: Unihan

粵語讀音

讀音 根據

16
讀音分佈
根據  16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廣州話正音字典
詹伯慧主編, 2007 (2004)
P.141 #1957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粵語同音字典(增訂本)
馮田獵, 1996
P.172 #06105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 1992
P.73 #1193
建議讀音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廣州話標準音字彙
周無忌、饒秉才, 1988
P.49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粵語查音識字字典
陳岫山, 1985
P.128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粵語同音字典
馮田獵, 1974
P.66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同音字彙
余秉昭, 1971
P.113 #2546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部身字典
馮思禹, 1967
P.333 #41124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學生粵英詞典
馬奕猷等, 1947
P.836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道字典
陳瑞祺, 1941
P.19

平常。又用也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粵音韻彙
黃錫凌, 1980 (1941)
P.48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二)粵語音典
陳瑞祺, 1939
P.12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道漢字音(卷一)道漢字典
陳瑞祺, 1939
P.6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民衆識字粤語拼音字彙
趙雅庭, 1931
P.125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廣話國語一貫未定稿
李澹愚、林仲堅、李月華, 1916
P.20

用也,常也,豈也。無庸,庸人,庸碌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分部分音廣話九聲字宗
李春華, 1914
P.2

早期粵音

書名 讀音資料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中華新字典
王頌棠, 1937
P.114

꜁yung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粵英辭典(增訂版)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葉道勝 (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 1910
P.1412

꜁yung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粵英辭典
歐德理 (Ernest John Eitel), 1877
P.1014

꜁yung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英華分韻撮要
衛三畏廉士甫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56
P.709

꜁yung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初學粵音切要
湛約翰 (John Chalmers), 1855
P.12

由中切(yung 下平聲)

其他參考

康熙字典
〔古文〕𠆌【唐韻】【廣韻】余封切【集韻】【類篇】【韻會】餘封切,𠀤音容。【說文】庸,用也。【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傳】將登用之。【莊子.齊物論】爲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 又【爾雅.釋詁】常也。【易.乾卦】庸言之信,庸行之謹。【書.臯陶謨】自我五禮有庸哉。【傳】用我五等之禮接之,使有常。 又【玉篇】功也。【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傳】庸,功也。【晉語】無功庸者,不敢居高位。【註】國功曰功,民功曰庸。【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五曰保庸。【註】安有功者。又【地官.大司徒】以庸制祿,則民興功。 又【爾雅.釋詁】勞也。【疏】謂勞苦。又【釋訓】庸庸,勞也。【疏】有功庸者皆勞也。【詩.王風】我生之初尚無庸。【箋】庸,勞也。 又【廣韻】和也。【禮.中庸疏】以其記中和之爲用也。 又【集韻】愚也。【史記.周勃傳】才能不過凡庸。 又豈也。【左傳.莊十四年】庸非貳乎。【前漢.文帝紀賜尉佗書】雖王之國,庸獨利乎。 又租庸賦法。【唐書.食貨志】用民之力,歲二十日,閏加二日,不役者日爲絹三尺,謂之庸。 又水庸。【禮.郊特牲】祭坊與水庸事也。【註】水庸,溝也。【疏】坊者所以畜水,亦以鄣水。庸者所以受水,亦以泄水。 又國名。【左傳.文十六年】楚滅庸。【註】庸,今上庸縣,屬楚之小國。 又庸浦,地名。【左傳.襄十三年】戰于庸浦。 又姓。【姓譜】庸國子孫,以姓爲氏。【前漢.儒林傳】膠東庸生。 又與鄘通。【前漢.地理志】遷邶庸之民於𨿅邑,故邶庸衞三國之詩,相與同風。○按《毛詩》作鄘。 又與墉通。【詩.大雅】因是謝人,以作爾庸。【註】庸,城也。【禮.王制】附于諸侯曰附庸。【註】附庸,小城也。 又與傭通。【前漢.欒布傳】窮困賣庸於齊。【註】師古曰:謂庸作受顧也。【司馬相如傳】與庸保雜作。【註】師古曰庸即謂賃作者保謂庸之可信任者也。 又與鏞通。【詩.商頌】庸鼓有斁。【傳】大鐘曰庸。 又叶于方切,音央。【𨻰琳.車渠椀賦】廉而不劌,婉而成章。德兼聖哲,行應中庸。
考證:〔又與鄘通。【前漢.地理志】遷邶鄘之名於𨿅邑,故邶鄘衞三國之詩,相與同風。〕 謹照原文兩鄘字𠀤改庸。名改民。〔【前漢.欒布傳】窮困賣庸與齊。〕 謹照原文與改於。

調聲表